十三五规划物流(商贸物流发展)

个人学习 21 0

十三五规划物流发展

支持高等教育机构、商会、协会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学科建设,完善商贸物流理论体系。着力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市场急需的商贸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人才。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可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组织针对性教学,确保学以致用,全面提高物流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物流标准化、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技能培训,提高管理和操作能力。

重庆十三五物流规划

重点推动电子商务、冷链、医药、生产资料等专业物流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引导向中小城市以及县、乡镇延伸服务网络,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强大、运作高效、服务优质”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发展冷链物流,加强多温层节能冷库、加工配送中心、末端冷链设施建设,鼓励应用专业冷藏运输、全程温湿度监控等先进技术设备,建设标准健全、功能完善、上下游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医药物流,推进医药物流资源集中配置,鼓励大型医药批发企业提供社会化医药物流服务,提升专业化医药物流水平。鼓励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强化物流服务功能,拓展仓储、加工、配送、追溯、展示等配套服务,推进生产资料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发展。

十三五规划物流

加强物流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加快完善贯通物流一体化运作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结合物流标准化试点,以标准托盘(1200mm×1000mm)及其循环共用为切入点,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2934-2007)、《联运通用平托盘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GB/T4995-2014)的托盘,大力提高标准托盘普及率。加快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单元化物流,推广包装基础模数(600mm×400mm)和集装器具,推动带托盘运输和免验货交接,提高供应链效率。贯彻《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国家标准,支持运输车辆的标准化改造。

十三五规划物流

依托商贸物流节点城市,支持建设改造一批综合型和专业型的物流分拨中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打通全国物流主干网。完善城市配送网络,建设改造一批集公共仓储、加工分拣、区域配送、信息管理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化配送中心。加快物流配送渠道下沉,重点完善末端配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商业设施、社区服务机构、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大学校园配送场地,完善配送自助提货柜等设施布局,畅通配送末端“毛细血管”。支持全国性物流龙头企业与区域性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

十三五规划物流

“十二五”期间,商贸物流业取得长足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规划目标水平,为推动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物流需求持续扩大。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万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达;货物进出口总额达万亿元,年均增长4%;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万亿元,年均增长;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达5078亿元,年均增长;快递业务量达亿件,年均增长;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万亿元,年均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货物贸易迅速发展,对商贸物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

物流运行效率提升。“十二五”期间,商贸企业物流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14年我国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为,较2008年下降个百分点。受益于共同配送等新模式发展,大型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持续降低,配送效率不断提升。2011-2015年,规模以上连锁超市商品统一配送率由提高到。

物流服务水平快速提高。商贸物流网络加快向中小城市延伸,向农村乡镇下沉,向居民社区拓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仓储分拣、装卸搬运、包装加工、运输配送等专用设施设备和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可视化及跟踪追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加速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推广。商贸物流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及时送”、“定时达”等个性化服务以及“门到门”等一站式服务更加普及。

物流模式创新发展。商贸物流企业加快推动平台建设,形成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物流平台发展模式。适应连锁经营发展需要,形成了供应商直接配送、连锁企业自营配送、社会化配送及共同配送等物流配送模式。企业着眼于供应链管理,形成了商贸物流全产业链集成发展、互联网引领物流发展、商贸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商贸物流企业积极推动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形成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结对子”协同推进标准化、组建联盟创新推进标准化、大型企业集团在系统内部推进标准化、以标准托盘应用为依托推进商业流程标准化、以标准周转箱应用为依托推进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等标准化推进模式。

国际化发展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亿美元,年均增长。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放宽国际航运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自贸试验区内港口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有序开展。商贸物流企业加快推动国际区域物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物流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建设,拓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范围,国际合作水平明显提高。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二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商贸物流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相关规划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土地、资金、税费、交通管理等政策,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商贸物流诚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城市共同配送、商贸物流标准化、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等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商贸物流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商贸物流网络不完善,基础设施供给不均衡;企业竞争力偏弱,市场集中度较低;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有待提升。

十三五规划物流

构建多层次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设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平台,拓展交易撮合、信息发布、跟踪追溯、信用评价等综合性服务功能,提升采购、交易、运作、管理、结算等全流程服务能力。支持建立智慧化共同配送分拨调配平台,提供路径优化等公共服务,实现供应商、门店、用户和配送车辆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提高物流园区、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供需匹配度。鼓励建设供应链集成平台,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供应链响应能力,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融合发展。整合现有物流信息平台资源,促进商贸物流平台与各类专业平台的互联互通,促进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

十三五规划物流

建立科学合理的商贸物流信用评价体系,研究制定规范统一的信用评价办法,建立信用评价长效机制。将物流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目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抽查检测结果等信息,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归集公示。引导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等建立对入驻商户和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为商贸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市场信息等配套服务,增强商贸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十三五规划物流

大力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商贸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盟、联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鼓励大企业通过平台集聚带动中小企业的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按照物流需求规模及增长潜力,整合需求不足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物流园区,推动各类分散仓储配送资源与大型物流园区衔接配套,引导企业自用仓储配送设施对外开放。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拓展物流方案设计、智能包装、设备租赁等增值服务,着力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