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到甘肃物流专线
实际上,学习计划和有计划学习完全是两回事,学习计划是一种学习形式,应该是通过让你有计划地学习,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重点应该是在学习上面,而非流于计划的形式。前段时间清华学霸的「五小时睡眠」密密麻麻的计划表被网友疯传,但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学霸比我厉害的地方在于学霸有一个完美的学习计划」。
这种粗浅的想法正是很多人学习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自制力和执行力不强,坚信像清华学霸一样的精确、详细的计划表能够有效帮助学习,于是花了大量时间制定了一份从早到晚的学习计划表,连吃饭、刷牙、卖水果等时间也包括在内。但往往执行几天之后,就因为一次次各种各样的理由将计划一点一点打乱,每一次计划执行的失败,都让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大,内心也更加内疚。
他们每天晚上入睡前,会想着今天的计划很多都没有完成,十分后悔,发誓明天一定要多学习一点时间,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回来。结果第二天还是这样,使得压力、焦虑、拖延越来越严重。许多人制订了一份「严格自律」的学习计划后,想当然以为自己离学习目标近了一步。然而实际并没有,在心里产生了虚假的愉悦感后,反而把执行这份学习计划推到了脑后。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学习计划,实际却将大家推向了糟糕的自我安慰中。因此,学习计划可以实现目标,但完不成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摧毁目标。
学长是不推荐十分详细、精确到分的学习计划的,我更推荐大家制定合理的周计划和月计划。人都是有弱点的,拖延、懒散、眼高手低等等人性的弱点十分常见,但克服弱点则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制定考研学习计划时,与其用一份不可能完成的「完美计划」来刻意「压制」自己,不如和自己的弱点「和解」,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只制定计划但不执行或者执行不了是很多人的通病,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意志力、自控力不强的普通人,和这种精确的学习计划天生不匹配。如果你没有制定这样的完美计划却能达到一样的效果,说明你一点也不需要追求这种形式主义。考研的时候,更推荐制定每周、每月计划,列举出这个月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这个月的 4 周分别需要达到的小目标,以及完成每周小目标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状态灵活推进。每完成一项,在纸上划掉一项,保证在一天或一周结束后,将任务清零。
在执行周计划和月计划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任务可以快速推进和完成,这样就能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任务。同时通过努力完成每项任务,压缩出多余时间,留出更多时间给自己休息。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激励低效率学生主动提高学习效率,以便拥有更多时间放松,从而使得磨洋工的低效学习情况大大降低。
考研物流工程与管理哪个学校好
很多人考研失败了,也以为自己很努力,每天花费 10 几个小时学习,努力了一年,然后归咎于时运不济或者自己天赋不佳。实则不然,每天的 10 几个小时,可能真正算起来三分之一都不到,最后用低效的复习感动了自己。
很多人误认为自己在考研过程中投入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区分出学习的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去除无效时间后,纯粹学习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有限。无效时间包括学习的启动时间、低效率时间、有害时间等等,比如,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你从早上 8 点在图书馆坐下,到打开书本准备学习,到进入舒适的学习状态的 30 分钟,这些都属于启动时间。然后,你花费了 30 分钟进入学习状态,又花了 30 分钟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学习了 30 分钟。在这之后,你进行了休息,但休息过后,重新「启动」大脑回到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又要花上 30 分钟……在这样反复的休眠——启动——休眠——启动中,每次你都要在「开机」中损耗半小时。
由于思维卡壳而盯着书本或者视频发呆,这期间空有学习之形,没有学习之实。精神不集中,大脑输入和加工知识的速度极其缓慢,这属于低效率时间,也要排除在外。即使我们可以留出一天(10 个小时)时间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 10 个小时里,你免不了要休息、要走神、要因为疲惫而无法推进思路、还有玩手机、吃饭、午休等等,最后也可能只剩下 5 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以至于,学习时间中的「泡沫」十分严重,时常会给自己造成一种「我很努力」的错觉。
四象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学习目标进行规划。x 轴代表紧急程度,越往右越紧急;y 轴则代表了任务的重要程度,越往上越重要。第一象限里,任务是既紧急又重要的;第二象限里,任务是不紧急但是重要的;第三象限里,任务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第四象限里,任务虽紧急但不重要。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第一象限里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这些任务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必须优先处理。比如,每天考研每门科目每天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是每天必须完成且不可回避的,否则考研复习无法推进;第二象限内的任务,相当于为自己的考研进行长远规划,并有着很高的回报率。虽然它不具备时间上的紧迫性,可是仍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每天背诵多少英语单词,最终对考研英语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该任务时间上不紧迫而将其忽视。随着时间的流逝,该任务被不断地拖延和堆积,最终导致原本在第二象限的事情挤入了第一象限,使学习者的压力陡增。
第四象限里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则具有认知上的欺骗性。事物的紧急性很容易和重要性混淆,我们要根据事物和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规划是否紧密联系,来衡量它是否重要。如果某件事并不重要,仅仅在时间上紧迫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将它交由别人处理。否则,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盲目的忙碌状态。第三象限里的任务,则完全是对时间的浪费,尽量少做。玩游戏、看娱乐视频、刷微博……
考研每天的复习时间很有限,要保持 10 个以上小时的复习时间,则千万不要被零碎事情打扰了复习节奏。每天的零碎时间很多,比如早上吃完饭 10 分钟,中午吃完饭到下午学习的时间等等。高效学习的人,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做零碎的事情,比如去买杯奶茶、饮料、买笔、找书、刷淘宝买东西等等。
扫除零碎事项时,不要拖延。比如,每次听网课之后,要及时做好笔记,可能网课听完了,笔记也记好了,否则,如果暂时不管这些零碎事项,把它们封存并拖延,事后可能就要花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你要重新拾起模糊的记忆,把自己代入原先的听课情境,零碎事项经过拖延后,只会愈发膨胀,让纯粹学习时间变得更加有限。时间是最公平的,每天二十四个小时,无论在谁面前都以一样的速度流逝。但是,利用零碎时间扫除更多零碎事项的学习者,所拥有的高效时间比其他人多很多。
长沙到甘肃物流
考研学校的选择不但要稳,更要高,一定是要跳起来才够得到的目标。只有一个拼尽全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才有挑战价值,也才能激发你的斗志。如果选择一个难度很低的考研目标,结果就会很轻松,过程也无不费力。但如果在一定范围之内,选择较高的考研目标,创造出适当的压力,就能逼迫你每天高效学习 10 小时甚至更多,因为不如此努力,你就会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
其实,越是轻松的考研目标,越容易让自己滑落进平庸的安全港。考研目标没有难度,前进就会非常缓慢,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斗志,反正想着不用太努力也可以达到,自然也就没有拼命学习的动力了。若是仅仅冲着及格而去,原本努努力能够考八十分的你,却往往只能拿到六十分。冲着八十分去努力,就算力竭而未达,至少也会及格。有许多人在考研备考时会暗示自己,大不了就「二战」。怀着这种心理,在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便不会拼尽全力,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二战」。
在考研复习之前,我们最先需要弄明白的是高效学习的第一步——考研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具体结果。高效学习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对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清楚和全面的认知,需要搭建一幅考研的「目标全景图」。
在没有构建好「目标全景图」前,再努力也可能变成最终的浑浑噩噩,效率低下,不知所措。搭建「目标全景图」,指对学习目标进行全面了解及细致地拆解。目标越清晰,目标越详细,你通过学习达成目标的概率就越高。确定好了考研目标之后,你需要对目标进行一级一级拆解,完成这个大目标需要多少个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又需要做哪些工作。
构建好考研的目标全景图,我们需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你最终想达到怎样的结果?第二,为了达成这个结果,你需要满足哪些具体的条件?第三,对于这些条件,它们各自有什么要求?比如,我的目标是要考取北大,那么考取北大的条件是什么?是至少需要 430 分;那么达到 430 分的条件是什么?是数学、英语、专业课、政治分别需要达到 140 分、80 分、130 分、80 分;那么每门课考到这么多分的条件是什么?是至少需要复习 12 个月、每天复习 10 小时?那么这么长复习时间的具体规划是什么?是前期、中期、中后期、后期分别怎样怎样等等...........通过不断地追问自己,目标就不会是一个轮廓模糊、遥远的结果,最终变成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了考研目标和目标全景图(达到考研目标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小目标/条件)之后,我们还需要正视自己的能力——我的能力水平到底是怎样的?我和目标之间到底差得有多远?
我们一定要真实自察:我目前的真正的能力是怎样的?我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足够的速度完成目标?如果我的目标是一个 430 分的分数线,我和 430 分差多远?如果有多个竞争者共同赛跑,我在其中处于什么水平?唯有如此,你才能把自己放进目标全景图中,你才能根据时间和里程,调整自己的速度,进而逼出自己更快的学习速度、更高效的学习能力。
学习和马拉松一样,只有合理评估自己的体力和耐力,估算出自己的全程速度水平,才能知道自己需要用多久、多快的速度跑完全程。长跑过程中,我们要随时对自己的状态进行合理的判断,看看自己的心率水平、看看用了多长时间,看看怎样调整速度。哪怕自我审视后发现,自己起点较低、速度迟缓,和同辈相比处于落后的位置,那也不要紧。正所谓「知耻而后勇、笨鸟先飞」,有时正是自己的缺点,成为激励自己「高效、勤奋学习」的催化剂。
长沙到甘肃物流
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这种自我省察的习惯,是学习能够取得别人不能取得的成绩的关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三本笔记本,分别是错题本、思维框架本和灵感脑洞本。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学到的知识如果在一天后不抓紧复习,留在大脑中的就只剩下大约四分之一了。在这之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在一周后留存逐渐维持在十分之一。但如果常复习,则可以将这一比例维持 80%-90%。多次复习是重要的,不然你所输入的知识会不断衰退,且衰退后难以恢复。
但记住,我们要复盘复习,而不是重复复习。复盘是主动高效的,重复是被动低效的。比如,让你你凭借记忆,把自己前一天学到的内容以知识网络的方式画出来。你会发现,复习突然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绝对没有打开课本顺滑地重读一遍简单。通过主动去调动记忆,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记忆被唤醒,这和「重复」有着实质性区别。你越是努力回想,知识在记忆里植入得越深。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提笔忘字时,越是绞尽脑汁想起来的字,在之后越会深深烙在大脑里难以磨灭。
长沙到甘肃物流
考研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选择远远比努力更重要」,很多人每天挑灯夜战辛苦备战 10 个月,虽然考得很高,但是最后复试分数线都没过,还有的人初试划划水,复试却上岸了不错的学校。考研择校非常重要,在确定心仪学校之前,必须把目标院校的报录比、专业的竞争程度、复试有没有歧视、复试是不是不收二本或三本等等弄清楚,才不会像盲人摸象一样白费功夫。
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基于自己的数学、英语、专业课基础情况,然后看看经过 10 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后,自己能够冲击什么层次的院校,去选择一个心仪的 985、211 或者重点一本,全国 100 多所 985、211 以及更多的一本,总有一款适合你~
(1)全国的 39 所 985 院校
按照录取分数难度,全国的 39 所 985 院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档(仅供参考):
(2)全国 72 所 211 院校(除 985)
按照录取分数难度,全国的 72 所 211 院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档(仅供参考):
按照报考地区的不同,可以分为 A 类地区和 B 类地区,报考 A 类地区的考生为类考生,报考 B 类地区的考生为 B 类考生。A 类考生是指经济地区较好的地区的考生,B 类考生实际上经济欠发达的-些地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吸引考生报考,从而降低自己分数线。报考这些地方的 B 类考生分数线相较于一区 A 类考生分数线,总分都要低十分左右,英语单科都要低三分左右。
(1)求稳妥
名校固然好,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名校。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研基础,综合选择合适的院校。如果你的英语真的学得很吃力,四级是挣扎了几次才通过,而且专业准备也不充分,考个普通学校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此外,名校也有弱势学科,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相对薄弱,实力甚至不如某些普通院校。有一些国家级或地方的高校,虽综合实力不强,但很有特色,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很有专业优势。比如,江苏大学车辆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因此,如果基础一般,复习准备不充分,目标是求稳一点,上岸是第一要求,那么能报考热门专业的普通学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冲刺名校
不管是未来到企业就业,还是留在高校发展,从名企在全国开宣讲会的城市和大学就能看出来,他们还是比较倾向于发达城市的那几十所大学。好一点的高校招聘教师和辅导员首要条件是毕业于 211、985 大学的学生。
考上名校,未来的机会会多很多。一般来说,考研试题分公共课和专业课。考研和高考是不一样的。考研考试科目灵活些,你可以自己选择部分专业课。其实只要你的英语和政治的单科成绩过线并且分数够高,全国还有哪所大学你不能报呢?
所以,只要你能坚持住,保证英语政治,专业课打好基础,你就可以挑战名校。既然花费一样的时间与精力,既然都要面临就业的机会成本,考普通学校还有毕业后就业之忧,倒不如量力试着报考名校。
(3)学长建议
考研学校的选择不但要稳,更要高,一定是要跳起来才够得到的目标。只有一个拼尽全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才有挑战价值,也才能激发你的斗志。如果选择一个难度很低的考研目标,结果就会很轻松,过程也无不费力。但如果在一定范围之内,选择较高的考研目标,创造出适当的压力,就能逼迫你每天高效学习 10 小时甚至更多,因为不如此努力,你就会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
其实,越是轻松的考研目标,越容易让自己滑落进平庸的安全港。考研目标没有难度,前进就会非常缓慢,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斗志,反正想着不用太努力也可以达到,自然也就没有拼命学习的动力了。若是仅仅冲着及格而去,原本努努力能够考八十分的你,却往往只能拿到六十分。冲着八十分去努力,就算力竭而未达,至少也会及格。有许多人在考研备考时会暗示自己,大不了就「二战」。怀着这种心理,在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便不会拼尽全力,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二战」。
开始备考之前,一定要找准方向,如果学校选不好,再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有时反而会事倍功半。上文我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大家确定了自己的选择之后,就不要轻易变动了。然后根据我列举的全国 39 所 985 和 72 所 211 院校,去查找该院校的核心信息,再去决定报考哪个院校。
当然,自己寻找这些择校数据是不现实的,难度也很大,大家不妨直接利用知乎知学堂的官方资源,直接领取择校数据包,然后去群里找到对应专业的学长学姐,这些学长学姐都是过来人,他们的资料将是你上岸的最大助力!
下面我给大家列出了几个最常用的院校信息查询途径:
❤️(1)学校研究生院/学院官网
✨✨注意:学校官网上要注意以下三大信息:
✨✨注意:学校官网上要注意以下两大信息:
❤️(2)研招网
❤️(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4)历年国家线和复试分数线查询
❤️(1)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
直达路径:网上搜索【XX 学校研究生院】—【招生信息】—【历史数据】-【报考录取统计】,点进去就会看到各个专业的报录比详情,包括实考人数、录取人数以及保研人数。
❤️(2)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直达路径:网上搜索【XX 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往年数据】—【报录比】
❤️(3)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4)报录比查询专用网站—中国考研网
❤️(5)微信公众号或者搜一搜
直达路径:微信搜索【微信搜一搜】—【报考指南/报录比】
✨✨注意:关于专业课真题的查询途径,可以参考这一篇回答,此处不做赘述: 如何弄到考研专业课真题?
长沙到甘肃物流
考研择校时经常面临一个难题,就是选「好学校」还是「好专业」?
选一流名校,又担心专业不好难以上岸;
选普通院校王牌专业,又担心将来求职,招聘方只认名校,自己连拿入场券的资格都没有。
人生就是这样,能力越强,选择的余地越少,因为你的目标就是做好的那一种,无需选择。
当能力不够时,就会陷入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考研也一样。
如果你的能力足够强,自然能够选择好学校和好专业,埋头复习就可以了。
但大多数的我们只是普通人,没有绝对的自信,也无法承担一次考研失败的风险,鱼和熊掌是不能够兼得。
那么,强专业和名校到底该如何抉择呢?毕竟选错会影响未来一生的发展前景。
本文 28000 字+,从名校的优势、名校与专业应如何权衡、就业分析、热门专业排名、考研需要避开的坑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保证让你彻底明白自己到底如何抉择。
看完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一定记得点赞+关注,考研不迷路~
长沙到甘肃物流
接下来就是选择专业,选专业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当然,除了上述需求之外,我们还要尽可能扬长避短,通过分析个人优劣势来决定报考专业。比如,如果你的数学一直学不好,那就可以选择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啊;比如,你的英语基础很差,那你就可以选择一个对英语要求比较低的专业等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上文说了,想跨考的同学很多,有的是因为高考时的成绩不理想而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有的是因为青春期冲动随便填了一个专业,有的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学校或专业不是很好就业而想深造等等。不管是何种原因,跨考难度大是有目共睹的,决定一定要谨慎。跨考之前,你一定要考虑清楚以下几点:
(1)专业基础几乎为零
没有专业基础是「三跨考生」的通病,因为其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本来专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同有四年专业经验的同学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跨考同学一定要制定好复习计划,提早复习专业课,
(2)信息收集十分困难
某种程度上来说,考研是一场信息战。收集院校招生信息、考研动态、参考书目、报考时间、复试信息、专业课真题等等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信息搜集不到位,跨考失败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3)心态很容易动摇
相比一般考生,跨考考生面临压力大的多,难免会产生烦躁、不自信、甚至动摇心理,很多同学往往中途就放弃了。比如有的同学在看到报考同一专业的同学复习很有效率,但自己状态不佳时往往容易怀疑自己,萌生退意。
即使是报考同一个专业,专业考试科目和制定的参考书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我这里找了东南大学土木学院的 085900 专业目录,我同学是报考的是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他可以选择结构力学或者土力学,东大的结构力学很难,那一年平均分是 110 不到,而同样选择土力学的则平均分高达 120。因此,选择专业时候,我们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其他人拉开差距。
还有,就是看自己的数学水平怎么样?如果数学基础很差,完全可以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
虽然所有的专业都会考英语,但是每个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英语基础不好,则可选择对英语要求不高的专业。
有的人数学、英语都很强,唯独政治很差,怎么都学不好。比如我的一个同学,总分 380 几,英一 82、数一 135,但是政治只有 56 分,这还是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复习的结果。因此,如果政治水平实在不咋地,就选择不考政治的专业。
总结以上:如果想提升学历尽早就业的,就考专硕;如果想读博深造、留校发展或者去科研机构的,就考学硕;如果只想考一个文凭、单纯为了上岸,那就学硕、专硕哪个好考就考哪个。
在考虑读什么专业时,千万不要看什么专业未来薪资高你就要去考这个专业。
第一,我们都知道 IT 行业薪资高,但如果你是个文科生,对计算机、编程完全不感兴趣,即便将来你考上了也顺利毕业了,工作只会让你更痛苦。因为驱动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兴趣。
第二,专业的优先级应该是在同学们具备一定的实力条件下,同等级别难度的专业中哪个更容易上岸就选哪个。比如,将来你想从事股票证券行业,想读金融专业,在同等级别的院校中金融专硕要比学硕更好上岸,而且考试难度也差不多,所以你就没必要死磕学硕啦。而且,国家在政策上,也趋向于扩招专硕。
总之,同学们在考虑要不要根据专业去择校时,要以自身规划及上岸概率为基础去做选择。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各院校的专业学位水平情况,为大家整理了表格,建议同学们收藏好~
0351 法律
0451 教育
1051 临床医学
1052 口腔医学
1251 工商管理
1252 公共管理
1253 会计
1351 艺术(音乐领域)
长沙到甘肃物流
考研是一场很长的拉力赛,唯有坚忍、努力和合理规划,才能有所获。
考研难度和竞争大小为:
总结起来:难度最大的应该是跨学校、跨专业、跨地区(三跨)、以及 A 区最难考。
2024 考研并不是说是在 2024 年考研,而是在 2023 年 12 月底考研,然后于 2024 年 4-5 月参加复试,最终于 2024 年 9 月入学。也就是说,23、24、25 考研=23、24、25 级研究生。
关于是否可以报考,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报考:
同等学力的报考条件为:
全日制是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统一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各高校通过省一级招办录取进入各高校就读而获得的学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基本待在学校,一般课程都是安排在周内的;非全日制就是除全国统招外,也就是常说的是社会在职学历,常见的非全日制学历有自考、电大、函授等。就是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上课时间在周末。
国家线:进入复试/调剂的最低分数线,只要达到国家线,就可申请调剂。
自主划线: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 34 所高校。34 所自主划线学校可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一般而言,34 所学校的分数线都在国家分数线之前公布。
1.推荐免试:
2.强军计划:
3.援藏计划:
报考条件有以下六点:
4.农村师资计划:
5.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报考条件有以下六点:
我这里以 2022 年考研为例,做了一个考研全流程图(建议点赞+保存哟),在正式准备考研前可以按照这个框架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复习时间,也方便安排好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长沙到甘肃物流
考研过程中找资料、网课、学习经验等等是我们最常做的事情,但是面对这个纷繁复杂、数不胜数的学习资源,有太多人得了学习的「仓鼠病」,在「陷入知识焦虑——囤积知识——再度陷入知识焦虑」的怪圈中不断循环。
很多人见了唾手可得的学习材料便要疯狂囤积,仿佛入手了就是学到了。但入手的学习资源明明很多,却没有对学习产生有效的帮助——只知道像仓鼠一样囤积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焦虑感在囤积知识的一刻得到了暂时缓解,但仿佛饮鸩止渴,很快焦虑又涌上心头,甚至愈演愈烈。他们欺骗自己,认为只要保存了资料,学习就能得到巨大的进展。通过囤积知识获得的安全感不过是精神_。于是,原本的材料还未打开,又忍不住去搜集新的学习资料。
「网盘学习法」是大家最常见的,不管是否用得上,先存起来再说。扪心自问,谁的网盘里没有几个 G,甚至几百 G 的学习资料压缩包?但是真正被有效学习、吸收并化为己用的,往往不足几百兆。网盘里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但自己却被关在了学习的大门外。而收藏资料这一过程本身,也会消耗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成本的。我们应清理知识的入口,把焦点放在当下,而不是未来——现在不学的就不要收藏。真正有效的信息绝不会多到需要囤积。
「费曼学习法」是指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小白」听,直到对方能够理解你向他输出的信息。如果你的「学生」听不懂,或者你在讲授的过程中「卡壳」了,说明你没能真正理解你所接收的知识。你就要「返工」,查漏补缺,然后重复「输入—输出」这一过程。费曼学习法」主张的是让输出来倒逼输入,认为「教」才是最好的「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课堂里,老师会将讲台让给学生,做一些「小组展示」等新形式的课堂活动。
有相关数据表明,学习者被动学习接收知识的效率只有 10%~20%,但若采用「费曼学习法」,则知识的吸收率立刻会攀升到 70%。这是因为,知识输出是一个由内部到外部的过程。如果想要把知识以一种外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他人也能够理解,学习者势必要经过一轮消化理解之后,才能把输入的东西为己所用。在复述、转述、回答倾听者的提问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对新知识进行新的审视,去弥补自己的漏洞。如此,新输入的知识有哪些只是表面明白,而没有被真正理解和记住的,就会像白纸上的苍蝇一样显而易见。
考研过程中,特别是数学和专业课这两门课,如果学会灵活运用「费曼学习法」,将数学知识反复在内部和外部之间输入——输出,复习效率则会大大提升。
考研过程中,跟着名师学习很重要,老师会教授你很多知识和技巧,还有很多复习的经验和捷径。但是听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笔记,否则一段时间就遗忘了,白白浪费时间。有的同学一堂课记笔记就花了大部分时间,老师讲解的重点、关键点完全不知道,得不偿失。
听课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听老师讲解,摸索老师阐述的重点、关键点,然后以最简短的语言文字记下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长沙到甘肃物流
✅✅详细安排:400+学长一天 14h 的学习时间安排
(根据自己情况做适当调整,建议每天有效学习时长不低于 10 小时)
✨✨建议尽量、尽量在 23:40 就开始入睡,24:00 前睡着。
✅✅总体安排(学习 14 小时+睡觉 7 小时+运动 小时+吃饭娱乐 小时)
(1)树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好学心态。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好学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每天收获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天天进步,365 天后的我们就会有质的飞跃。很多考研的同学都很焦虑,感觉每天学不够,每天的学习状态浑浑噩噩。但是你要相信,即使是天才,也都是从勤奋走出来的,好学的心不过是把他天才的一面展示出来而已。我们或许不是天才,或许没有天赋,可是勤奋好学同样可以助我们登上成功的高峰。即使是一个天才,倘若不学无术,不求进取,恐怕也难成一果。所以说,不管你基础如何,天资聪明或者笨拙,你都需要有好学的心态,最终你也可以心想事成。
(2)拒绝颓废
颓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气质,是经由一定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培养之后,陷入恶性循环的一种状态。每年参加考研的大军中,有无数失败的人正是败在了这种颓废的心态上。考研遇到挫折,坚持不下去了,所以颓废了;考研心态崩了,又颓废不知道怎么办了;考研复习进展很慢,越来越焦虑,颓废了..........陷入一时的颓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自省和自救,反而习惯了心灵上的自虐。这样只能是更加的颓废。因为任何生机都需要由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来支撑,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颓废是扼杀生机的一种毒素。
如何睡觉也是很有讲究的,要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