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物流公司
1.相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对象
截止5月10日,本次调研的高校共有4所。其中,实地调研的高校有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与管理科学系、洛阳师范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省内相关企业物流管理人才需求调研
截止5月10日,本次调研的企业共有6家。其中,实地调研的企业有杭州百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国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安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西安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陕西鹏海物流有限公司。
渭南物流公司排名
1.相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分析
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与管理科学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综合运用课等五大类。
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在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以及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开设的课程除了基本的物流基础及专业课程外,还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综合课、中国税制、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等课程。
洛阳师范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分为综合必修课19门,718学时,占28%;专业必修课22门,1180学时,占47%;综合选修课630学时,占25%;实践环节共20个学分。
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知识,掌握商品流通和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具备物流规划、物流设计、物流管理等业务能力,适宜在物流设计企业、经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经营管理、行业管理或研究的复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放在电子商务学院,所以开设课程偏重于经济类的课程。除了物流相关基础课程外,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财政学、金融学、商品运输学、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涉及物流的综合选修课有:经济地理、港口经济学、运输经济学、海商法、国际航运经济、条码技术与应用、城市交通、运输英文函电、运输商务与代理。
2.企业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缺少专业化的人才是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看法,绝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表示基本满意,表示基本接受刚毕业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为公司服务。受访的企业管理者中,均看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认为从业人员应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认为人员应有掌握市场需求的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仅有部分物流企业管理者认为从业人员应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物流理论知识。
企业认为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采购管理是比较实用的专业课程。
企业认为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陈旧,缺乏实践环节,觉得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没有什么用处。从企业的角度,企业人士更看重实操性的课程。
渭南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受到极大的关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人才需求也快速增加。陕西省高等院校中,先后有长安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渭南师范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其中既有以培养研究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主的“985”、“211”院校,也有面向特定行业培养行业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省属高校,同时还有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与研究方向非常相似,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在物流人才培养的“质”和“量”上,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无法满足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这突出表现在:一方面,企业与社会大量缺乏物流高级人才;另一方面,拥有物流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就业并不很乐观。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构建合理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物流管理人才。
针对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与学习培养的差异,如何改革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搞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怎样才能使物流管理专业更加适应社会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我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物流人才需求相衔接;怎样才能让该专业的课程更能体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特色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统一安排,我们特组织开展了此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活动。
渭南物流管理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培养能够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服务营销等工作,面向生产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物流商务运作和业务管理能力。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构建符合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依据物流行业企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的集中分析论证结果确定专业岗位群,在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然后按照工作实际构建合理有序的课程体系,在经过具体工作任务的有效迁移,变成学习情景内容,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
3.加快物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习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强化与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4.改革考核模式、内容和方法。考核模式方面,应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不以学识水平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指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考核内容方面,除对相关物流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程度外,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等纳入课程考核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考核方法方面,除传统的卷面考试外,应将课程论文、小组课业、小组实践项目、学习成果展示分享、小组科研成果评比、学习竞赛、平时作业等形式都作为考核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