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现代物流的开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传播的速度以及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信息的共享,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传递。
通过运输管理系统(TMS)和其他管理信息系实现有效对接,可使运输环节作业或业务处理准确、迅速;也有利于建立起物流经营统一战略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可以做到与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及时调整运输计划,避免无效作业,减少作业环节,消除操作延迟,从而在整体上控制物流运输无效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物流平衡的措施
当我们在旅行途中有哪些成本?最直接的是乘坐大巴、火车或是飞机的费用,这些是真金白金需要付出去的钱。
除此之外还有时间的成本,律师、咨询师、演员这些高收入人群都是按照天或小时来收取报酬的,他们对时间成本非常敏感,浪费的时间就是损失的收入,所以会选择最快的出行模式。
货物运输亦是如此,运费是直接的成本,用于完成货物在物理上的移动。此外,货物还有持有成本。原料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商品,出售给顾客后才能最终收回投入在原料中的资金。
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尽快回笼资金,然后开始下一轮的“购买原料—生产制造—出售商品”的循环,赚取更多的利润。
在系统中的库存越多,持有成本就越高,企业的利润就越少,这也是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基本逻辑。
企业的财务会对库存的年持有成本设定一个百分比,通常是10%-20%。假设A商品的需求量是每年2000件,成本是每件50元,持有成本是10%,那么A商品的年持有成本就等于10000元,计算公式如下:
A商品年度持有成本=年需求量×每件成本×年持有成本百分比=(2000 件/年)×(50 元/件)×10%=(10000 元/年)
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企业是向银行贷款购买原料,需要支付利息,越早偿还,付给银行的利息就越少,反之,则越多。持有成本就是贷款购买库存的利息。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缩短库存在系统中经过的时间,其中包括了生产、采购和运输的时间。
我们重点来看运输,国内短途运输一般只需要数日,对于库存的影响较小。国际长途运输时间最长可达3至4个月,它对库存的影响就很大了。
以2022年10月的国际运输市场行情为例,集装箱货柜从中国长三角出口到美国中部的芝加哥,全程运输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国际运输中的节点多、时效随机性强,还存在意外事件,例如港口罢工、船舶事故等,因此运输时间的可靠性对于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乎到供应的持续性,也会影响库存持有成本。
物流平衡的措施
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和优化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运输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建立物流运输管理专职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
应用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把反映物流运输成本的数据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准确剥离出来,统一企业成本计算的口径。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定额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目标分解,明确责任,实现责、权、利结合,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