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物流系统(大数据物流)

个人学习 22 0

区块链物流应用案例有哪些

很多小微企业时时刻刻承受着资金链紧张的压力。而与这种小、快、频的金融需求相对应的是复杂、缓慢、高成本的金融体系和流程。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完整,金融欺诈的广泛存在,金融机构不得以采取的风险 管控手段,导致整个流程复杂、冗长且容易出错。

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领域,由于此种需求的旺盛,一些业内领先的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对此开展了相关业务,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风控措施,导致违约、骗贷事件频出,大宗商品信贷危机频频发生。

航运供应链小额贷款风控平台

针对进出口小微企业的航运供应链金融,面向的客户行业广、客户散、授信小、形态多,金融风险相对分散,辅以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风控平台,从源头上保证物权凭证的可信、可流转和可追溯,充分保证其真实性、可承兑性、防伪性和不可抵赖性,对航运供应链产生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完善,充分利用其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弱中心化)、智能合约等技术,探索在 集装箱运输、船舶管理,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关 于 我 们

上海域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域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资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2018年区块链技术通过工信部区块链测评认证,承建了上海农委牵头的上海农业联盟链等政府区块链基础设施;是蚂蚁链、腾讯云区块链、BSN等多家一线区块链机构的生态合作伙伴和技术服务商,为中小企业上链提供一站式服务。公司荣获工信部可信区块链理事单位,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理事单位,苏州区块链头雁培育企业。并已经完成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国有资本多轮融资。

区块链物流应用全解

溯源系统需要实现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费者、监管部门,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之间的信息在信任的前提下进行共享,全面提升品牌、效率、体验、监管和供应链整体收益。

通过将商品原材料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写入区块链,实现精细到一物一码的全流程正品追溯, 每一条信息都拥有自己特有的区块链 ID“身份证”,且每条信息都附有各主体的数字签名和时间戳可供查验。区块链的数据签名和加密技术让全链路信息实现了防篡改、标准统一和高效率交换。

溯源类别主要有种植类、养殖类、信息类,前两者较为容易理解,信息类主要是物流过程中产生的虚拟资产,如:标 准仓单、运输委托书、安维施工单等结算凭证。这些虚拟资产有对应的归属权和使用权,同时拥有不同的业务状态,状态变更时需要记录过程信息。溯源的颗粒度也根据业务场景分为订单级、SKU 及和商品级溯源。溯源模型根据不同需求定义为基本信息结合过程信息的方式来对每件(批次)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进行上链。

基于区块链的商品溯源流程

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流的一物一码。通过为小包装商品分配线下唯一防伪码,如:激光标记不可逆二维码、芯片 和激光打标的方法实现线下的一物一码。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使商品在生产、仓储、物流、交易等环节所产生的关键数据的收集过_实可信,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存放的真实可靠。最后将商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提供给监管部门或消费者溯源验真使用。

区块链 物流系统

传统的仓单质押业务,以物流企业为中心建设的仓单业务系统,存在银行对仓单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问题,可能出现内部人员在仓单上伪造银行解押信息,给资金方造成损失的风险。

供应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基于区块链构建的数字仓单可以使物流企业、经销商和银行对仓单的权属等状态达成共识,形成不可篡改的共享账本信息,区块链为不互信的各方创造了信任,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对接到质押监管系统可以有效避免人为造假行为。在仓库管理中,物联网技术能够准确感知货物的重量、位置、轮廓、运动状态、管理权限等精确物流信息,是保障动产的有力手段, 可以促进动产质押业务从现有的自发自主描述化的模式向系统确认的模式转变,实现监管公示力向公信力的延伸。

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仓单融资过程

1、基于权威 CA 去建立真实可靠的信用主体,通过数字身份和电子签章等技术,确保参与多方的身份真实,对每笔交易进行签名,实现交易合法并且不可抵赖。

2、通过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确保质押物的真实性,使融资过程中的买方、卖方、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的四个参与方对一份真实可靠数据进行操作,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信用摩擦成本,避免传统中心化金融平台的不足。

3、区块链的自治性能够规避道德犯错,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避免人为操作时出现的执行错误,或者故意不履行合同等行为,能够确保按照预先声明的合约在规定的时间去执行。

4、区块链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累积的交易数据真实可靠,不可被篡改,包括主体的融资数据、还款数据,质押物的数据都可以作为后续买卖双方交易前的对融资风险评估依据。

5、通过联盟链的方式协同物流上下游企业和个人去完成共同的商业模式,建立可靠的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建立了一套行业标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