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海纳物流园
据仲量联行统计的38家西安优质零售物业项目显示,一季度餐饮的新租面积占比达,居所有业态之首。面积需求较小的咖啡茶饮赛道依然保持积极的扩张态势。其中,新式茶饮表现亮眼,霸王茶姬、茉莉奶白、桂桂茶均有多家新店开业;酸奶饮品也风头正劲,Blueglass首店落地,酸奶罐罐和宝珠奶酪亦有新开。尽管正餐品牌也录得新开,如首次落地西安的裕莲茶楼和绿茶、八合里、朝花里等连锁餐饮品牌,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有不少正餐选择闭店。
· 娱乐业态扩张态势明显
娱乐业态的新租面积占比仅次于餐饮,达。一方面,得益于客流恢复和悦己消费观盛行,线下娱乐等体验业态需求上行;另一方面,商场运营方在招商压力下,尝试引入面积需求较大但承租能力较弱的娱乐业态,以填补原来零售或餐饮的空位。因此娃娃机、电玩城、KTV等在购物中心里积极拓店。
· 服饰拓店态度谨慎
部分服饰品牌精简人员、提高拓店要求、放缓扩张脚步,展现出浓厚的观望情绪。因此新租需求减弱,服饰业态的净吸纳量录得负值。其中快时尚延续退租趋势,季内再录得Zara退租的案例。相反,迎合年轻世代需求的新晋潮流品牌表现相对活跃,a blueberry和nice rice均在西安开出首店。
西安市海纳物流园
攻克技术壁垒降低光伏用碳基材料工艺成本
美兰德碳基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项目(一期)效果图
项目位于经开区渭北工业园,分两期建设,总投资亿元,占地面积130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亩,主要建设3栋厂房及1栋办公楼。
项目全部建成后,公司预计年产碳基复合材料3000吨,可实现年产值约10亿元,促进经开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预计今年5月底主体封顶,计划10月建成投产。
西安市海纳物流园
自2023年以来,受收入预期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加的影响,消费者行为经历深度调整。长期树立的“品牌”消费观正在被打破,追求低价、寻找平替成为主流消费模式。通过白牌、压缩经销层级和中间费用等实现绝对低价的新兴平价电商对长期走品牌化路线的传统大电商形成猛烈冲击。从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传统电商淘天、京东的零售业务收入均增长缓慢,而新兴平价电商如拼多多、抖音、快手则均保持高增长。
· 转移的线上消费增长仍较难支撑电商高标仓需求
对于长期服务零售品牌商,以及电商平台自营业务的高标库而言,去品牌化意味着销量被不断分散至中小卖家以及上游厂商,难以向中大型卖家和运营商集中。货品的流通方式也从先集聚存储再分散发货至C端,转为更多端到端的直线物流运输。仓储分拨环节缺失,加之新兴平价电商极少的自营零售业务,造成了如今线上商品消费增长与电商仓储需求增长背离的局面。
· 新兴平价电商商品交易总额增长的红利由快递快运企业承接
虽然新兴平价电商的快速增长未能完全反映在高标仓需求中,但端到端的直线物流方式却可以从快递包裹量中窥斑见豹。2023年五大快递企业(三通一达、极兔)的包裹量平均同比增幅达23%,是线上商品零售消费增量转移的体现。受益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空港子市场空置率进一步降至。但全市整体租金在西部各子市场(空港、沣西)持续的以价换量,以及东部子市场(国际港务区)空置面积增长的影响下持续下滑,本季度内净有效租金环比下降至元/平方米/月。
未来展望:西安高标库市场资产流通性良好
过去一年,西安高标仓市场已录得两宗投资交易,买方均为险资企业。仲量联行华西区产业与物流服务部负责人尤鹏伟表示:“基于长期主义的价值取向,国内险资企业对于物流地产的投资仍保持兴趣。过去十余年来,西安高标仓市场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健康的供需关系为仓储项目的运营稳定性提供了信心保障,进而保持较好的资产流通性,为金融类投资创造了积极条件。”
西安市海纳物流园
将成为全球最大超导线材生产基地
西部超导泾河新城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效果图
位于泾河新城两链融合示范园内,总投资额20亿元,占地面积约241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将建设年产3200吨超导线材生产基地和300台/套超导磁体生产基地,一期计划今年6、7月份陆续投产,二期计划2025年开工,2026年投产。
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材料制备技术和超导磁体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超导线材生产基地。
建成后预计年产值35亿元,年税收2亿元。目前2#厂房基础回填完成,钢结构主体施工完成95%。4#厂房,基础施工完成,基础回填完成,钢结构主体施工完成95%。
西安市海纳物流园
实现电源基础稳固化 电力供给智慧化
国网陕西智能指挥调度中心项目效果图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科研调度通信生产场所、功能性用房和服务性用房。建成后将引入2000名高层次人才入区就业,进一步提升总部经济承载力,助力西安东部城市新中心建设。
作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和陕西地电重组后的新总部,项目将负责陕西省内电网建设、管理和运营,运用国网最新的电网调度手段技术,实现电源基础稳固化、电力供给智慧化、关联业务集约化、综合能源平台化、资本运作专业化。
截至2024年3月底,已完成投资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目前项目正在桩基施工。
via西安发布等
西安市海纳物流园
据静观访谈多组生产企业,一季度随着疫情的结束,生产型企业运营情况逐步回暖,企业的资金链情况多有好转,信心也有所增强,很多企业重拾信心扩产扩能,一季度成交企业中不乏有去年认购因疫情搁置而一季度直接打款成交的。
此外,企业从原先的一定要在西安主城区发展的思想逐步接受向外发展,对于西咸新区板块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企业选址区域更加理性,相较于距离,企业更关注该区域的产业能级,比如龙头企业的产业链等,以及区域的政策支持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对于价格的关注度绝不是第一要素。
从产品选择方面来说,工业企业无论钢构还是框架,仍然偏向于独栋产品,即使企业自身生产可以上楼,但仍然以独栋作为第一选择,工业上楼在西安的接受度仍然不高,其实从全国的工业上楼产品来说,珠三角的客户接受度应该是最高,其次是长三角区域,西安作为内陆工业城市,工业上楼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
产业园区开发商方面
各大产业园区开发商一季度都已进入备战状态,在招商策略和团队方面的考量更加理性,从以前的人海战术逐步向精兵强将方面转变,更注重优质人才的引入和招商人才的培养。
我们看到本土开发商正激进的杀进市场抢占份额,本土开发商相对明显的变化是正在逐步的进行体系化和规范化,不乏有优质的本土园区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但更多的本土园区应在园区品质和后期运营方面做更多的考量。
全国性品牌产业开发商战略各不一致,项目体量上领先的中南高科现已布局四个项目,整体销售业绩也较好,据悉公司正在积极的布局轻资产业务;联东U谷进入西安两年多已布局两个项目,沣西项目整体去化情况良好,但鄠邑项目暂未摘牌,联东招商方面对于企业的要求相对较高,也并非走快销的招商路线;中电稳扎稳打,虽仅布局两三个项目,但项目整体品质较高,尤其经开项目可以说是产业标杆,公司走品质园区路线;均和集团进入西安仅一年多,已布局两个项目,港务区项目去化良好,前日战略签约的空港项目是布局的第三个项目,项目落地速度快,可以说走快拓地快招商的路线。
各开发区国企产业园区今年开始发力,产业园区项目越来越多,且一次性放量巨大,给市场增添了不少的选择空间。国企园区大多租赁且产品偏研发办公,对工业园区销售市场冲击不大,主要对西安办公市场有一定影响,国企园区优势是政策好、品质高,且有国企背书,市场认可度佳。
————————————————————————
从一季度市场各项表现来看,新项目入市较多、项目扎堆、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格局严重加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给企业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参差不齐的项目品质和产品,随着企业的选择性增多,也会倒逼开发商们优化产品和提升品质。
而西安作为西部龙头城市,一直受到很多品牌产业开发商的关注,后续一定有新开发商入驻,竞争会更激烈,但这也将促进西安产业园市场的良性发展。
-end-
西安市海纳物流园
增量需求方面,中大面积需求收缩,小面积需求主导市场。季内,300平方米以下的需求占比近七成(按企业数量统计),同比扩大约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看,地产建筑()、专业服务()及科技互联网()等传统领域仍主导增量需求:
· 基建项目投资推动建筑工程类企业需求释放,国央企主导市场
2024年伊始,继“北跨”行动后,西安再度铺排350个市级重点项目,多位于高新、经开等重点片区,总投资万亿元。截至目前,本年度计划施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同比增长,带动载体、基建施工安装类企业需求增长。季内建筑工程与基建板块增量面积同比扩大,国有资本主导地位日益强化,约六成的增量需求均来自国央企或政府平台公司,以原址扩张、提档升级型需求为主。从区位分布看,约九成的增量需求落位于高新南、高新北及城北,与重点项目的区位布局相符。
· 教育留学和律所的增量需求相对稳健
本季度,教育留学细分赛道分别占专业服务增量及总增量需求的和。相较于对公的商务服务类企业,其选址偏好更侧重楼宇的通达性与性价比。近期,2023欧亚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商事法律服务分论坛等多场法律服务论坛相继于西安举办,国际法治交流合作日益扩大。随着西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强化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迫在眉睫,以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为代表的6所大型法律机构相继落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相关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持续聚集。由于法律服务类需求预期持续向好,多家律所借助租约到期的契机升级至办公环境更佳的甲级楼宇,另有某头部律所首次进驻西北地区,推动律所新租需求稳健,近半年增量面积近1万平方米, 多位于高新、曲江等高品质楼宇较集中的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