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对此,俄罗斯官方也是乐见其成。
一方面中国商品的确不错,第二也的确解决了民间商品需要,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基本没受什么影响,俄罗斯保持了_稳定,让西方的阴谋趋于破产。
当然,消费品的喜好波动大,今天俄罗斯买不到西方车可以买中国车,等哪天结束制裁了,西方车还是会携品牌优势卷土重来。
所以真正让俄罗斯彻底和中国捆绑的,不是消费品,而是维系俄罗斯国民经济运行的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各种设备、零部件和特种材料。
比如中国某催化剂生产商,主要为石油化工行业提供催化剂。
在国内已经彻底把西方催化剂赶出市场,也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开拓俄罗斯市场,但哪怕在价格性能都有优势的情况下,俄罗斯仍然会选择西方企业。
为什么?
因为俄罗斯一直用的都是西方的催化剂,中国的催化剂虽然便宜,但毕竟以前没用过。
一旦用了会不会出什么问题,石化厂一炉可就是几千万,出了问题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但现在不一样了,西方的催化剂买不到了,靠走私又无法解决持续性和供应量问题,不换催化剂就要停工了,这才迫不得已试试中国催化剂。
结果一试发现,真香!性能好还便宜!
于是马上大批买进。
还有中国一个电力绝缘设备制造商,原来整个俄语区市场(包括俄罗斯、乌克兰、中亚等),一年也才卖300万。
可是2022年,销售额暴增4个亿!
此外还有俄罗斯的命根子石油产业,虽然可以挣大钱,但问题是采油的设备,大部分都依赖西方的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和美国哈利伯顿等公司。
比如难提取储备设备,依赖度50%,液化天然气设备,依赖度80%,泵和压缩机,依赖度60%,油田开发设备,依赖度61%,线性阀和截止阀,依赖度62%,软件服务,依赖度91%。
制裁之后,这些设备的零部件和维护保养被西方断供,难以保证政府需要的开采量。
虽然俄罗斯提出国产替代,但谈何容易?
就算抛开所有专利(俄罗斯已经废除了不友好国家专利保护),技术、生产线和零部件供应链问题解决,都非常困难。
物流管理的标准有哪些
山西省在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自然条件并不太好,整个山西的山区面积达到了80%,这也导致山西很难靠农业来实现经济发展。
但是明朝的建立,给山西的腾飞带来了发展机遇。
明朝建立后,北方的国土大大缩水,山西成了前线。
为了防止草原民族的入侵,明朝在山西驻扎了大量的军队,明朝九边有两个都在山西。
但向边关运送物资粮草,非常耗费人力物力,后来明朝就启用了“开中法”,鼓励商人向边关运粮,以换取销售官盐的凭证——“盐引”。
这样朝廷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后来“开中法”逐渐推广,货物种类也从军粮扩展到丝绸、马匹等多种物资。
一支支山西商队往返于内地与边关之间运送大批货物。
因为国家盐铁垄断,山西商人靠着盐引成了食盐专卖的经销商,吃掉了相当一部分红利,为晋商的壮大积累了足够的资金。
到明朝后期,山西已经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富裕省份。
当时中国有一句话:“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这个“山右”,其实就是山西。
清代初期,国家边境北移,虽然山西的驻军物资供应业务需要大大降低,但因为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的后勤需要,山西仍然依靠着政府订单过得不错,还衍生出了金融业。
但到了清朝晚期,外敌自海上而来,而清朝对北方的沙俄又没什么大规模战争勇气,晋商的物流价值大大下降。
以铁路为代表的新兴运输方式,又大幅度降低了运输成本,晋商赖以生存的物流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同时外国资本涌入中国,在中国各地开设银行,不管是在经营方式,还是资本运作方面,都比山西票号先进。
再加上纸币的发行,彻底瓦解了晋商在白银金融领域的所有优势。
是山西人做错了什么吗?是山西人不够努力吗?
都不是,只是时代变了而已。
回到东北的问题上。
建国之前,东北已经有不错的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工业基础,非常适合接受苏联的技术转移。
于是,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工程中安排在东北地区的就有58项,占全国重点项目的37%,东北也顺理成章成了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以上。而当时中国的11个直辖市,有7个在东北,其中5个在辽宁。
在80年代,东北的生活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
工人福利很高,人民生活富足,城市建设也远比南方要好,甚至哈尔滨还是“东方小巴黎”,人们的穿着远比上海要时髦。
东北物流企业标语
这个契机,就是2022年的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后,俄罗斯遭遇了西方史无前例的制裁。
这和2014年的制裁完全不同,2014年被纳入行业制裁识别清单的一共有278家俄罗斯企业,涵盖了金融、能源、制造业、国防等。
简单来说是对俄罗斯国家层面的制裁,民间有感受,但感受不大。
但2022年的制裁就不一样了,制裁项目达到了10000项,从肯德基到丰田汽车,从可口可乐到戴尔电脑,统统关闭了在俄罗斯的业务。
俄罗斯这个国家韧性很强,有资源有粮食,靠围堵很难让俄罗斯崩溃。
但俄罗斯人民的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却是影响整个俄罗斯_稳定的关键一环。
你看苏联末期,其实经济并没有到完全崩溃的地步,之所以人民都被煽动起来,就是因为人民对物资短缺深恶痛绝。
西方国家这次搞全产业制裁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制裁让俄罗斯重回苏联那个商品短缺时代,引发俄罗斯民众不满,期待他们像推翻苏联那样推翻俄罗斯政府。
这也逼得俄罗斯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中国,开始认真审视中国商品。
本来俄罗斯想的是拿中国货凑合一下,毕竟西方的制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仔细研究了一下惊喜地发现,自己需要的95%以上的商品,中国基本都能提供!
东北物流企业标语
俄媒《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曾在1月份发放了全国调查报告问卷,有超过1000家俄企参与了这次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在遭遇制裁后,相当多的企业转向了中国:
其中受西方制裁影响最重的工业设备领域,67%的俄企选择从中国进口来替代,只有21%选择从外部进口;
其他备用零件方面中国进口占比已经达到63%占据第一,原材料和半成品领域中国也以52%的数据占据第二。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评论说,西方之所以如此有自信的原因是俄罗斯的企业发展几乎全依赖于进口。
正是因为如此,欧美认为通过大制裁后俄罗斯将不得不屈服停止战争,或者任由国内爆发危机导致混乱。
但是,“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当中国零部件和设备深度嵌入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西方的竞争对手再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高性价比产品用上了,谁还会再用回西方更贵的产品?谁会嫌成本低?
就算万一俄罗斯政府向西方跪了,要求重新用回西方产品,可企业干吗?
怎么向股东解释为啥成本增高了效益却没增长?
所以这种产业上的捆绑,也为中俄合作和中俄友好上了一条保险绳。
对俄罗斯来说,和中国合作,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得到几乎所有的东西,无惧西方的一切制裁。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的专项不仅意味着中国有了一个稳固的资源国,而且还有一个覆盖亚欧大陆的大市场。
如果再加上传言的西伯利亚大开发,那中俄合作的前景几乎是无限的。
东北物流企业标语
比如在2010年之前,中国媒体最关注的,就是反反复复的中俄石油管道。
2003年,中俄开始讨论“中俄原油管道”,原本中国的计划是,从俄罗斯直接修建通往大庆的“安大线”。
但俄罗斯觉得,中国这个“贫穷,落后,穿蓝布衣服,骑自行车”前小弟,能用得了这么多油么?
要卖油,肯定是往发达国家日本卖挣的钱多啊!
结果就是管道谈判反反复复,一会一个变卦消息,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愿意大批买油的只有中国,俄罗斯这才低头答应中国方案。
而且还提了个条件,中国提供250亿美元贷款给俄罗斯,折腾来折腾去,本来两年能搞好的管道,硬生生拖了8年。
相似的例子还有中俄黑龙江大桥和中吉乌铁路,也是因为俄罗斯的不配合,拖拖拉拉一直搞不成。
俄罗斯态度的转折始于2014年。
2014年,俄罗斯拿回克里米亚,遭到西方围堵制裁,逼得没办法,才找到中国。
中俄签署了天然气大单,并按照“照付不议”的原则,一次性支付了100亿美元的预付款,强行帮俄罗斯续了命。
中国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极大刷新了中国人在俄罗斯心中的形象。
根据列瓦达中心的俄中关系调查,2014年年初,正面评价中国的比例还只有55%,到了2014年底,就上升到了77%。
随着2015年中俄在二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上的互动,也让这个数字提升到了80%-81%。
在这种友好情绪之下,带来的是2015年中俄贸易的飞涨,中国汽车、手机、电脑等产品开始进入俄罗斯。
当然,俄罗斯民间对中国商品的偏见,不是中俄关系密切就能改变的。
在大部分人眼中,中国产品虽然有进步,但相比欧洲产品(哪怕这些欧洲产品也是中国制造),但就是差点档次,不上台面。
再加上俄罗斯一直希望融入欧洲大家庭,所以在经济上更愿意加强与欧州的经贸关系。
东北物流企业标语
物流管理中的标准化应用
标准化是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具体应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主要有这两个方面的应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流程各环节节拍的标准化。
业务流程标准化
在物流管理中实施标准化,首先是对业务流程实施标准化。流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且上下游环节紧密相连。因此,对业务流程标准化即是对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并对分解的每一层实施标准化。具体的业务流程中有一定数目的环节,环节按次序排列,上下游环节紧密联系;各个环节又由不同的操作步骤组成,各个步骤连成一道程序;环节程序中的每个步骤涉及到具体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都有相应的标准。
对业务流程实施标准化,需要遵循这样的原理:依据业务类型制定标准的流程环节;依据环节特点规定标准的操作步骤;为操作步骤制定标准的技巧和方法。
物流企业系统需要处理不同类型的具体业务。例如零担物流、快递物流、大件物流、危险品物流、采购物流、分销物流,等等。此外,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还会分为普通客户、项目客户,对服务于每一种类型客户的具体业务类型不同。对于每一种业务类型都需要制定标准的业务流程。
物流企业系统中,每一种业务都有相应的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组成并列的“流程集合”,物流企业系统的资源需要分配给“流程集合”中的每一个业务流程,在资源充沛的情况下,哪个业务流程有任务在运行则投入资源给哪个业务流程;在资源不足情况下,则优先将资源分配给最重要的流程。
在物流企业系统中,各种业务类型的业务流程,还会有“并流”的现象。所谓并流就是刚开始时,需要经过不同的环节,然后到达某个环节时融入其他业务的业务流程,例如在零担物流企业中,有的是货主把货物拖到网点进行托运,对这些货物的服务需要走一般的业务流程;而对一些大客户,则需要提供上门提货,并直接把货物拉到分拨中心进行分拣,这走的是特殊流程。一般流程和特殊流程在分拣环节并流。
规定标准的操作步骤、技巧和方法
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多个步骤组成。例如在快递的收件环节,就分为包装、称重、填单、付费、留凭证、手持终端录入信息这六个步骤。一般而言每个环节由一定次序的步骤组成,上一环节的最后一个步骤会接着下一个环节的第一个步骤。环节的划分主要是便于物流企业系统中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而步骤的划分则是便于部门内的分工协作。
有时候也把某环节的多个步骤看作是一个流程。在物流企业系统中,流程是有层级性的。首先是主干流程贯穿整个业务过程,而主干流程的每个环节的工作是由某个部门来执行,具体环节上的具体工作又有相应的流程来规范。但流程是由多个步骤组成的,这点毋庸置疑。
在每个步骤中,又有相关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通常被定量表述。例如在快递收件环节中的包装步骤,需要对托运的货物进行验视,对于易碎物品进行特殊包装,并且贴上明显的易碎物的标识。又比如在填单步骤中,要写明收件人地址,收件人的联系方式,这些都是属于技巧、方法性的要求。再详细一些就是,地址要写得工整,联系方式最好是收件人的手机电话号码。
流程各环节节拍的标准化
流程各环节节拍的标准化,就是对物流企业系统中业务流的各个环节规定合理的货物流时间。流程各环节节拍的标准化是对货物流动效率标准的综合应用,使得各个环节的货物流动时间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并使得各个环节有序、紧密地结合,物流系统的货物流动效率最高。
各环节节拍的标准化,就是为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合理的货物流时间,并使整体的节拍协调。例如,快递或零担物流,各个网点的货物需要在分拣环节进行分流、合并,如果从一部分网点往分拨中心揽运货物时,货物流动时间的节拍是混乱的,那么会导致分拣的等待、装卸等待、发运的延迟以及送达晚点,还有可能造成分拣中心在某一段时间过于拥堵,不利于分拣和车装卸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