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快递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办
在现如今各种网贷、信贷手段层出不穷的时代,各种贷款方式的诞生也滋生了许多与法律打擦边球的敛财套现业务,蚂蚁花呗套现、京东白条套现和微博借钱套现等等方式都被不法分子当作敛财手段,他们往往利用低手续、秒到账、快周转的噱头来吸引急需资金周转的人。[5]
然而,我作为使用过这些网购赊账服务功能的人,我很清楚这些网购赊账服务的入门门槛到底是有多么的低,通常只需要实名认证、联系方式和平台相关的使用记录,就能取得大额的赊账借款。实名认证的操作步骤极其简便——只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拍摄正反面身份证照片、提供正脸免冠照,而联系方式的获取也极其容易——只需要一个短信验证码即可,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快捷生活成为了时代主题,又有多少个人是没有使用过支付宝、京东和微博等等平台的呢。
由此,泄露在外的个人物流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之后,他们很可能便会通过拨打手机号码或者发送短信,通过大面积撒网的方式去诱导人们开通诸如蚂蚁花呗或京东白条之类的赊账业务。当有人被成功诱导开通这些赊账业务之后,接下来不法分子便会用各种方式对被诱导开通赊账业务的人采取手段以套取别的个人信息,并且私下会用从他人手里套取而来的信息开通各种借款业务,而不法分子利用各种平台的借款业务能套取的款项小到几百块,大到十几万。如果在不知不觉中被套取了款项,息滚息利滚利,又没有能及时把款项还上的话,那么个人的不良贷款记录将被登上征信系统,往后的路将寸步难行!
物流信息泄露
据我国科普杂志《大科技·科学之谜》记录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每一时刻存在的媒体网站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亿个。那么在这十多亿个的媒体网站里面,恶意的媒体网站到底又存在多少呢?
其实人人都知道要懂得辨别真假网站,也不能在恶意网站填写个人物流信息的道理。可是总会有人在短暂时间内丧失辨别恶意网站的能力,在丧失辨别恶意网站能力的这短暂时间里,便给与了不法分子获取信息的可乘之机。在我看来,导致人们短暂丧失辨别恶意网站能力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物流信息泄露
许多人都说,在这个网络大爆炸的互联网世界里,每个人都将没有秘密可言,可是谁又真的愿意自己的隐私信息被彻底公之于众,你又是否保管和处理好了自己的物流信息?首先我要讲的是一个在上面的论点我有提到过的名词——搜索引擎。嗯?搜索引擎和隐私有关系?没错,在现如今的各种网络新媒体上基本都配备有不同的搜索引擎,而搜索引擎背后连接的便是极其庞大的大数据库,我们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每一次检索,都会有一个标签与你的ID相连,这些标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意味着你的隐私和兴趣爱好,而你的ID又可以通过搜索联系方式等方式被搜索引擎检索出来。在这个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里,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使用过抖音或者微博之类的平台软件,大部分平台软件通过搜索联系方式都能把他人的ID搜索出来,而只要把ID找到了,就能查到都他人的日常分享和点赞记录,由此便能洞察他人隐秘的兴趣爱好。
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分析了解他人的兴趣爱好和隐私信息后,完全照搬他人分享的文案、照片和视频用以创建一个新的复制号,不法分子就用新的复制号去诋毁被复制者或去赚取一些不义之财。
物流信息泄露
类似于“https://”的就是“http://”,这两者相比较而言就是当人们在前者填写物流信息之类的个人信息时会经过数据加密,在后者填写信息时信息数据只是通过HTTP协议和网站服务器进行交互,具体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就不过多提及。当人们有媒体网站填写物流信息的需求时,尽量在“https://”开头的网站填写,当然也不是说“http://”开头的网站就不安全,具体的还需要自身去仔细斟酌判断。
物流信息泄露
在媒体网站这方面,人们秉持着各种不同的言论和观点,有部分人认为降低使用媒体网站的频率就能减少物流信息泄露的可能。不可置否的是,降低使用媒体网站的频率,确实是会减少物流信息泄露的可能,但是在现如今的网络大环境,减少使用媒体网站就意味着资源的减少,信息的匮乏,机缘的降低。由此,减少使用媒体网站频率的方法不可取,决不可再出现二次闭关锁国的窘况。因而,自身在使用媒体网站填写信息时懂得辨别媒体网站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显得尤为必要,接下来我分享两个辨别媒体网站合法性和安全性的小方法,希望能给人们在媒体网站填写物流信息时提供一定的保障:
物流信息泄露
随着我们的生活逐渐步入了新媒体的网络时代,个人的物流信息泄露问题也逐渐被摆上了台面,解决个人物流信息泄露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也成为了当务之急。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个人在关心和担忧着我们的信息泄露问题,国家政府和各行各业的研究人员也同样在背后为我们信息泄露的问题默默的付出。我们都知道,相比于某些西方国家而言,我们国家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条款去保护个人信息,更多的时候都是通过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条例去约束己身,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自身的职业素养去维持行业的稳定发展。
在如今的新媒体网络大环境下,个人信息需要保护已经在中国人民的心间达成共识,欠缺的就是统一标准的法律规范。而就在2019年8月21日上午,_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记者会上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被列入了2020年_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有关部门正在快马加鞭地推进起草工作。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国家,与此同时积极学习了解自身公民权利和相关的信息安全法规条例,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信息泄露造成的风险。当“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颁布之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用法律的武器对不法分子说不。
参考文献
[1]个人信息[J].大众标准化,2015(02):53.
[2]裴柯,肖杨.浅谈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J].对外经贸,2018(05):79-80+84.
[3]郑燕梅.社交网站隐私权的维护[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5):257.
[4]廖欣,周翼.论快递服务与网购个人信息保护[J].物流科技,2014,37(01):114-115.
[5]朱克迎.浅析物流行业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7):164-165+169.
[6]武立栋,徐君姬,闫葳.电子商务时代快递行业消费者信息安全防范对策研究[J].才智,2017(29):240.
[7]肖锭.快递行业客户信息安全防范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05):61-63.
[8]崔静.快递服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285.
[9]郝增亮,张燃燃.民营快递服务中消费者信息泄漏风险与防范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09):55-57+63.
[10]Dmitry Bagay.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Internet things[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20,169.
[11]刘少浩.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知识经济,2010(01):17-18.
[12]张晓红.浅析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及完善[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01):120-123.
物流信息泄露
依据《_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虽然国家有明文的法规条例不能对外进行个人信息的买卖或者提供,但是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总是会存在一些与法规条例打擦边球的不法分子。包括但不限于各种B2C和C2C的交易平台,会存在这么一种潜在的灰色交易——在平台的搜索引擎搜索“联系方式”就会出现一些陌生不知名的联系方式,例如手机号码、微信号和QQ号,这些联系方式通常会以类似个人培训辅导、陪玩、各项技术提供者、货物供应商或者客服等的形式存在。[6]
除开一些线上的信息交易,线下的信息交易也是防不胜防。就拿我们日常的快递来说吧,快递在这时代基本成为了生活的必要服务方式,那么快递上的物流信息在到达我们手上之前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其实我们的快递在实现卖家到买家的空间位移过程时,我们的物流信息经过了各种片区和个人的手里,如下关系表1所示:
由表1便可知,我们的物流信息要辗转过千山万水才能重新回到我们的手里。而我们的物流信息辗转在各个环节的时候都可能在某个阴暗的角落作为货物被对外出售。[7]
物流信息泄露
线上骚扰又可分为电话骚扰、短信骚扰和新媒体私信骚扰等。由于线上骚扰的成本和处罚较低,导致受到线上骚扰的人数日益增长,严重影响到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据艾媒咨询网站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期间,中国骚扰电话的拨打次数高达500亿次,有超过七成的网民遭受到骚扰电话的骚扰,可见联系方式泄露在外的严重性。而在各种重大节日和活动来临之际,又是短信骚扰的高发期,各大商户会通过数据平台统一给人们发送各种名不副实的优惠活动、折扣信息和广告推广,以至于类似“双十一”的购物节日一再被称作“骚扰节”。更有甚者利用人们泄露在外的联系方式,给人们发送虚假的钓鱼短信,通过虚假钓鱼网站和虚假客服等方式利用人们的同情和恐惧心理骗取财物。[2]
而新媒体私信骚扰也是当下社会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网络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传播和共享几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介于传播和共享的便捷性,几乎人人都可以是传播人,甚至有很多优秀的传播人将传播作为他们的终生事业,他们会在新媒体传播优秀的三观、思想和生活。优秀的传播方式便意味着他们会面临大批的粉丝受众,粉丝受众来源的不确定性也就成为了新媒体私信骚扰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很多网络新媒体基本都能通过搜索姓名和联系方式来找到对应的联系人,实名制和电话绑定也是获得粉丝的主要方式。前段时间,我有位特别喜欢的博主就面临着这样的私信骚扰,该博主的一位不知名粉丝在该博主分享了日常生活之后,利用私信的方式对博主表达爱慕之情,博主委婉的拒绝了不知名粉丝的爱慕,之后却收到该粉丝疯狂的私信轰炸,博主不受其烦便屏蔽了那位不知名粉丝的私信通道,那位不知名粉丝却不断换着不同的账号对博主进行私信骚扰。[3]以点见面,可见个人物流信息的泄露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