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到邵阳物流专线
蔬菜产业建设以“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和品牌农业”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科研院所,确定大祥蔬菜为主导特色产业,发挥自身优势,提升都市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和加大科研投入。发挥近郊区域优势,根据我区资源禀赋条件、蔬菜产业基础,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统筹生产、加工、产地市场、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培育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蔬菜供应基地示范片。到2025年,建成5万亩的蔬菜示范基地,稳定城镇常年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确保蔬菜供应和质量安全。具体按照“核心区-示范区”层次布局。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延长大祥区蔬菜全产业链。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大祥区万亩特色蔬菜产业,提升邵阳蔬菜品牌形象。
邵阳大祥区物流
1、总结粮食直补政策经验,通过财政支持措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加种粮农户的收入。
2、鼓励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的发展,对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服务的组织实施补贴。对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或接受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农民实施补贴。
3、支持粮食、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支持粮食和蔬菜种植大户改善生产条件。
4、探索建立种粮种菜成本、收益与政策扶持联动的长效机制,确保粮农、菜农获得合理收益,保护粮农、菜农积极性。
邵阳大祥区物流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三农”工作切实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加强衔接、沟通、协调和落实,各部门、乡镇(街道办)要按照发展规划要求,逐级分解落实,建立健全的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体系。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要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部署新工作,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良性运转。
邵阳大祥区物流
围绕“优势、特色、精品”主导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理念,加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整体科技水平,推进产业增效、转型、升级。一是实施稳粮保菜促水产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区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稳定5万亩近郊蔬菜供应基地,建设3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稳定1万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以“湖南神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为核心,以区内有关农业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有序发展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全面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协同全市打造农业优势特色百亿产业,全面建成市区都市蔬菜与名特优水产、精品水果等“三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发挥近郊区域优势,选择板桥乡、城南街道、檀江街道、罗市镇、蔡锷乡等产业基础好的地区,推动建设一批优质蔬菜供应基地。以生产高品质辣椒、茄子、西红柿、苦瓜、丝瓜等茄果类和瓜类蔬菜、速生叶菜等不耐储运的蔬菜、地方特色蔬菜及市场适销蔬菜为重点,建成邵阳地区“菜篮子”基地。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黄板诱蚜、频振式杀虫灯和大棚防虫网覆盖等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蔬菜的质量和档次。通过土地流转、能人带动、推广应用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绿色蔬菜高效栽培技术、设施蔬菜补光技术等,加速蔬菜新特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普及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设“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和品牌农业”为指导思路的现代都市蔬菜产业项目,提升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产业,保障城镇蔬菜的稳定供应,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四大家鱼生态养殖、“稻-虾”、 “稻-鱼”、 “稻-蛙”、“菜-虾”等综合种养渔业基地,积极推进“稻-渔”“稻-虾”综合种养、池塘内循环养殖(水槽养殖)和休闲渔业,高标准建设特色水产养殖项目,促进特色水产养殖项目提质增效。
以板桥、蔡锷为核心,开展大棚避雨栽培技术、果菜间套作栽培技术、果实套袋技术、绿色防控技术,重点发展葡萄、草莓、黄桃、酥脆枣、蜜柚等精品水果,建成千亩优质葡萄园、千亩特色草莓园、千亩精品黄桃园、千亩酥脆枣采摘园、千亩蜜柚等五大精品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
邵阳大祥区物流
1、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邵阳国家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园核心区的主导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蔬菜产业为主业,优质“稻+”生产、特色水产养殖为两翼,精品水果、油茶和休闲农业等为辅助的农业产业格局,加大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的投入,打造一批特色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创建一批农业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至2025年,在稳定壮大蔬菜、水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精品水果、油茶、“稻+”种养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我区农业发展成为市场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环保、人民满意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2、具体目标
——经济持续增长。建立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争取一个时期的较快增长,又保持一种良好的增长态势;既实现一个时期的增长指标,又为今后的增长积蓄后劲。力争到2025年我区农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平均达到28000元。
——优势农产品面积、产量稳中有进、实现优质有效供给。确保万亩基本农田面积,加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修复、修整、维护;打通农产品加工业水、电、路、气、网“最后一公里”的制约瓶颈;全面完成5万亩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发展粮食生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其中,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万亩,其中,宝庆朝天椒地理标志产品万亩;水产养殖水域万亩(其中“稻+”模式达到10000亩水域,池塘6000亩,其中精养塘5000亩),畜牧总存栏达到12万头(生猪7万头以上,牛万头,羊万头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油菜等作物的机械化程度达100%,水稻产业机械化程度普及到85%,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品牌建设与产业升级形成新格局。加强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农产品集聚区)、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0个,创建罗市、板桥2个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创建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稻田虾农业综合种养特色小镇,新增“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50个以上;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到2025年,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25个,专业合作社200个,家庭农场500个,培养壮大集体经济组织55个。在全区基本形成以新型经营主体主导、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主要是加速发展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种植业,加速发展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加速发展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休闲旅游等产业,通过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和休闲农产业比重,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深度结合。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稳步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作部署,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域美丽乡村,围绕“五美”目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自治功能,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战场,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保持农村环境净化美化,争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市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8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5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其它所有行政村(社区)都达到区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积极构建“规划引领布局美、融合发展产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宜居宜游生活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
——农产品绿色发展及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得到新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得到提升,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轻简化栽培技术、减肥减药“两减”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系列先进农业综合技术。全区建成3万亩高标准种植、养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新增农产品绿色认证产品20个以上,所有农产品进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全覆盖。全区每个乡镇建立1个动植物检验检疫室,建设现代化的基层动植物防疫体系;全区“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50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取得长足发展,主要农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竞争和供给能力增强,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基层科技队伍得到壮大。针对农业发展制约瓶颈,加大高层次科技人员的引进、抓好本土专家的培育、引入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动机制,建立2个省级以上的科研平台,构建稳定的人才、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组建一个真正懂技术、善管理、沉得下的基层科技服务团队,下乡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通过产业调研,不断优化和壮大基层科技服务队伍。
“十四五”期间,以保障粮、 蔬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前提,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构建六大体系。
邵阳大祥区物流
围绕“建设湘中丘陵山地高效高值农业产业综合体,打造丘岗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引领邵阳农业转型升级”的园区建设总体目标,继续完善园区建设,做好园区水、电、路、气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维护和宣传园区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区内国家农业科技园的科技引领作用,保持国家科技园区在我区的科技龙头地位,围绕园区的“五大工程,八大基地”,在全区开展重科技、学科技、扬科技的科技活动,发挥园区品牌效应、龙头效应,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示范服务龙头。
邵阳大祥区物流
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搭建农产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平台,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以大祥区檀江街道六甲社区、罗市镇罗市社区的“湘商产业园”为基础,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创新驱动”的模式,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进一大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物流企业投资创业,建设现代农业加工物流示范区。区内重点开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果茶、健康畜禽、道地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重点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文化特色浓、综合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名牌。在国家科技园区,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物流园建设,发展第三方市场物流产业,运用连锁营销、互联网电商、会展营销、直销配送等多种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和壮大具有“营销机制活、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现代农产品市场物流产业。努力将现代农业加工物流示范区建设成为邵阳农业高新技术聚集地和现代农业发展“增长极”。|
邵阳大祥区物流
1、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突破口,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严重制约发展瓶颈问题的攻坚克难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多依赖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转变,提高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科技驱动力。
2、坚持全面发展原则。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在继续巩固和加强蔬菜产业的主导地位基础上,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稻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发展“稻+虾”、“稻+渔”、“稻+蛙”等种养循环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近郊地理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开展农耕文化体验,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污染治理,促进人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坚持产业化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和经济发展特征,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相对明显,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一定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按照区域经济生态特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发展实施龙头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按产业链实施项目,按产业化经营项目,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4、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格局,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主载体、主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生态环保、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