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说分拣
在我国,物流技术装备已是战略产业,当然包括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拣设备。政策助力物流技术装备悄然崛起,2021年,物流分拣设备企业前六位营收均超过10亿元,企业的整体净利润同样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智能分拣设备的使用经历了以外购为主到本土设备爆发式增长的历程。1997年,中国邮政购买了第一套交叉带分拣系统设备,推进了智能分拣设备的本土研发与制造。
智能分拣系统的运行落地,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了货品的损坏,降低了分拣出错率,然而进口设备价格昂贵,中小物流企业应用有一定的经济压力。随着智能分拣设备国产化的普及,成本的降低,中小物流企业也慢慢地走上智能分拣道路。
为了解分拣设备的国产化发展,我们可以回看一下交叉带分拣机走过的历程。这是一款为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自动化分拣设备,几年前还是一款很高、大、上的设备,现在成为了很平常的设备,国内物流设备厂商几乎都有这款产品。
正如上所说,国内最早应用交叉带分拣机的快递企业是邮政系统,并且购买了Crisplant 以及Cinetic等进口品牌分拣机;民营企业中,顺丰是最先使用交叉带分拣机的,其在2011年便投入了第一套交叉带分拣机,并在随后几年持续不断投入,以国外品牌为主;紧随其后购入交叉带分拣机的是四通一达,几乎全是国产设备。
电商件分拣需求催生的市场热度,使大批的国内物流设备厂商投入到了自动化分拣设备生产制造中,并在随后的几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在我国物流发展初期,外国分拣设备的使用占比大,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设备厂商的发展与创新,设备的适用性与功能性都逐渐优越,性价比非常突出,国产设备渐成主角。
电商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巨额包裹量,巨额的包裹量推动了高性能的输送分拣设备的发展。随着国内分拣设备的使用范围的扩大,对其了解的成熟,加之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分拣设备制造的门槛越来越低,涌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迅速形成了良性有序的产业链。
不错,我国物流装备企业对智能分拣技术的研发虽然起步晚,但以先前的技术经验以及迅速找准的“自研+委外代工”的商业模式,使其性能相当、但是价格减半的设备迅速获得了市场竞争力。
价格是对成本敏感的快递企业在设备采购时的重要决策因素。早期,外资的单套智能分拣设备价格高达2000-3000万,目前国产一套标准的交叉带智能分拣机的平均单套价格已降至400万左右,并且未来仍将平稳下降。国产设备的价格优势,加上技术成熟度,使设备国产化替代大规模普及,渐成为主流。
另外,国内厂商在设备的定期维护、故障排除、零备件供应、远程网络监控运营服务等方面占有优势。
“价廉物美”是分拣装备的终极目标,目前,国产分拣设备,几乎做到了价廉,然而物美,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物美,不仅源于先进的技术,还源于高效的装备制造工艺与有效的供应链。
大多数国内的物流装备企业都是进入21世纪后才成立的,比国外企业晚了几十年,因此,许多中国物流分拣装备企业都经历了学习国外技术、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研发的发展路径。
国产分拣装备还不完善,几乎都有卡货、分拣品类少、分拣软包困难以及噪声大等问题,因此,了解国际物流分拣装备的龙头产品情况,对我们装备企业找差距,做标杆十分重要。
要学习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才能做一个长远的企业。对分拣设备的制造,更需如此。
对于应用来说,升级改造也是一条重要道路,在传统传输机和现有智能分拣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条形码识别技术和微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智能分拣系统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不断扩大。
从人工分拣走向无人分拣的路上,将会有相当长时间的人机结合过程,如何最大化利用智能分拣设备,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十分重要,这需要优化流程。智能分拣设备的应用,在各家快递公司中仍然存在大量可以优化的空间,以及可以改良的地方。
我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仍处于早期,智能分拣的进一步渗透以及对预期吞吐能力的超前规划将驱动智能分拣设备的发展。
解析物流分拣常见的几种方式
物流分拣装备,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进化,分拣装备技术发展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结合最新技术,以输送线、分拣机为构成的传统自动化输送分拣系统;另一条是以移动机器人(如AGV)为代表的新型输送分拣装备。不论哪一种,都要求更节约成本的同时追求更加高效。
两种类型,其主要步骤为识别和分拣动作。分拣机器人,主要优势是产能灵活、对场地面积要求低,分拣组合方式与空间利用度高,但效率瓶颈是其主要劣势,且算法复杂、维护难度高。
智能分拣设备,如交叉带智能分拣机采用流水线自动作业方式,能连续、大批量地分拣货物,在效率和性能方面占据优势,但是对场地要求较高且产能灵活性低,且初始投入高。
二者各有优劣,且以小件为主要对象,因此,无论是前者与后者,未来的发展都有以下三大要点。
快递物流分拣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构建一个具有弹性的分拣系统,具有系统兼容性、设备稳定性,其布局方式可是平面布局、也可以矩阵式布局是未来的方向。
智能分拣系统力求在整体上追求最优化,智能分拣设备应符合人性化要求,柔性化的自由定制,模块化组合设计,个性化需求。模块化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安装调试;标准化有利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与维修成本。
分拣设备的弹性化,需要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基础元器件的选型,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标准化问题。国内厂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进步,但还是处于探索之中。
目前市场上主流分拣设备都是为大企业、大场地设计,短则40-50米,长则150-200米的机械传输线,不仅占地面积广,而且前期投入大,安装后无法更改。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灵活性、柔性设计的定制化产品,能适应大小不同场地的设备,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项。
通过标准化模块化搭建个性化系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分拣设备采用模块化组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机身长度可自由定制,适应性强,互换性好,应用场景更广,对特种行业如食品等材料的也能适用。
即是说,智能分拣系统,能够根据业务增长灵活扩展运营规模,应对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为满足运营规模扩展的需要,企业可以轻松地通过调整格口数、传送带和在不同的分拣目的地布局,快速响应未来的市场业务变化。
输送分拣有高端市场,如烟草、医药等行业;有低端市场,如电商件等。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企业处于那个市场,选择自已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