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一通医药有限公司
下面这个知友回复的质量很高,如果不是他看了官网的报道,我都怀疑是市里的老同志出来论战了。非常值得回复。
这个回复里还罕见的提到了人口流入的概念,并指出,要吸引高附加值人群。
o(* ̄︶ ̄*)o,这个想法是美好的,是2000年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惠州以前的老同志都认为是正确的。
但是陈铭在2000年之后的各种研究之中早驳斥了这些理论——你没有低层次人口的流入,怎么可能会有高附加值人群的流入呢?没有低层次人口的服务,高层次人才的生活成本、创业成本根本降不下来,所以不可能存在只吸附高层次人群的环境。
就好像中国论文大部分都是水货一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你无可奈何——你没有大量的水货论文,就绝对无法产生高质量论文的土壤。
深圳是最早践行吸附高附加值人群政策的城市,但他们采取的政策是对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进行补贴(住房、政策、创业等方面),让低收入群体被迫离开。
这种政策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没有办法让城市各群体结构稳固下来,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深圳的维稳压力是非常大的,连“我爱SZ”的标志都被迫拆了,因为很容易让外地人产生“我爱收租”的联想。其实很莫名其妙,但如果不是因为敏感,这个标志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可以从这个细微的举动中,感受到深圳方面对外来人口的态度是暧昧的,是矛盾的。
实践已经证明,并且反复证明,你不可能光吸引高附加值人群。深圳做不到,惠州更做不到。
但惠州有一点是很牛的,净流入人口很多,虽然都是低收入群体,低素质群体。特别是作为主城区的惠城。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惠城区常住人口总量已达到1558793人,与2010年相比,十年共增加394259人,增长,年均增长率为。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市()、全省()、全国()。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比2010年()提高个百分点。
可以说,惠州的规划之所以失败,就是完全不看人口普查数据。
要知道,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交通规划,特别要重视人口普查数据。
人口普查数据里面可以深挖的地方很多,几乎必然决定了未来城市的走向。
惠州一通物流
其实嘛,现在惠州轨道交通分散也不算是最大的弊病,而是惠州没有动力,也没有领导有真的亲身实地去体验过这些站点的实际用处。
真的,但凡自己不用司机,自己搭乘公共交通,包括打滴滴前去一次,就能体会到我说的痛点——接驳困难,转乘困难。
现在惠州上下已经发现当年规划的一个最大失误——莞惠城轨没有联结高铁北站。现在北延线搞了3年,依然遥遥无期。
然而,现在惠州又发现一个大问题,是威猛哥当年欠债搞的莞惠城轨每年的利息高得离谱。又是两难选择,你必须建北延线,把莞惠轻轨和高铁北站联结起来,否则莞惠城轨就是废的。
交通交通,关键在于联通!
这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惠州的轨道交通规划不行,就在于不连通。我说的,把接驳问题搞定,不过是裱糊而已。就像是李鸿章,大清的裱糊匠而已。不同的是他可以做事,我只能匿名瞎逼逼。
现在惠州交通最大的问题是惠州轨道交通没有形成枢纽。
怎么办?
请深圳把地铁延伸到惠州机场,然后惠州自己筹钱建一半,也就是高铁北站、过惠州市政府(江北)到河南岸、再到惠州机场。
这里必须规划一个惠州市的交通枢纽,本来惠州站是完美的,三站合一,结果人家不搞升级。现在只能另地选址。
(个人猜测,他们大概率选水口,理由是这样线路是直的,距离最短,成本低很多。这又回到我前面说的,交通规划部门不看人口普查数据,看的话要过港惠和金山湖的)
惠州一通物流
关于2019年写的内容,一半没有变化,一半已经被证实。惠州的轨道交通规划没有出现任何质的改善,疯子型交通三年过去,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高铁北站是我最看好的片区,结果没有产业导入,只有房地产。这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行为。不过站在2022年这个节点来看,周边闲置用地还非常多,还有纠错的时间,但估计是没有纠错的意识。
这三年,变化的是外部形势,外部交通,特别是深中通道,惠州多位主要领导从2021年开始,在重大会议和场合多次提及,都强调了我上文的观点——随着深中通道打通,惠州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将会明显变弱。惠州要么就在2025年前提速发展,成为广东第五城,要么就会被中山珠海后来赶上,成为珠三角第二阶梯的城市。
从2022年6月份省里的重要文件看,后一种可能正在变为现实。
大家也可以仔细看看学习强国关于深中通道的报道有多少,侧面了解下这个通道对于深圳和中山,乃至东莞和惠州的影响有多大。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2019-2020年惠州交通最大政绩的惠州湾产业新城被爆搁浅。现在已经杳无声息,但国机集团已经拿到惠州多个交通道路的承建权。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被狠狠忽悠了一通。现在左右不是,建疯子型交通嘛,没钱,不建嘛,调子起高了,被刷刷打脸太疼。
惠州一通物流
现在惠城区的交通路网烂得一塌糊涂,四处拥堵。这时候有人要甩锅给水务集团,因为本来路就少,现在围蔽搞污水管网,更加剧了拥堵。但这个市内的交通,是由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负责的。
但是,这就是惠州市2019年改革最大败笔——惠城区的交通由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负责。惠城想建的路,市里一看,不行,不如建疯子交通直线。或者市里觉得你惠城应该建哪里哪里的路,惠城两手一摊,没钱,建不了。
权责不一致,这就是惠州内部交通的失败。
惠州一通物流
2000年后,两件事改变了中国——高铁改变中国,“围观”改变中国。
具体就不展开了,不懂的人得自己慢慢体会。
2010年后,区域经济表现最好的城市却并不都是通了高铁的城市,而是开通地铁的城市,所以,高铁改变中国,地铁改变城市。
2020年呢?惠州还选择依靠公路建设来推动城市大发展??
居然落后于当今世界思想潮流20年以上,我有个不成熟的推论——这个设想的提出者必定是在2000年左右走上仕途最顺利的一程,所以2000年左右的思想潮流对他影响很大,他肯定不会轻易改变2000年左右的一些主流思想和做法。
为了深究这个疯子型交通主框架的规划思路,我特意查了下现在惠州交通_oss的情况,果然不如意料。不过这里就算了,下面还是说说为什么疯子型交通主框架完全落后于时代,绝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掉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