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盟冷链物流
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开通运营8个多月以来,全国累计开行中老国际货运列车近1600列,货运量突破100万吨,货运总值90多亿元。其中,云南省累计发运国际货运列车1200多列,约占全国80%,货运量近90万吨,占全国86%。
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成功实现13批次试运。开通昆明至卡拉奇、达卡、孟买、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货运航线11条,中越、中老、中缅等国际道路运输线路29条。
持续支持企业“走出去”到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物流公司20家,建成海外仓8个,衔接内外的跨区域物流网基本建立,国际国内双循环物流支撑体系正加快形成。
张彤 摄
云南东盟冷链物流
建成云南国际“现代物流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南省道路运输信息平台、云南省邮政业大数据中心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天地汇云南物流大数据中心、“云上营家”智慧供应链平台等一批社会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推广运营,促进了物流供需匹配和降本增效。比如,“云上营家”智慧供应链平台帮助上下游企业有效降低运输成本20%以上,提升效率60%以上。
京东集团昆明“亚洲一号”现代综合物流产业园、中通快递西南(昆明)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苏宁云南电商智慧产业园等物流新基建项目先后落地实施。
昆船智能全国首个5G全场景智慧物流新装备孵化基地投入运营。
云南东盟冷链物流
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鹤山市。主营业务:食品冷藏设备的经营与管理;实业投资;资本运营管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仓储(危险品除外),场地出租,农副产品收购(不含国家专营专控商品);食品冷藏及空调、冷藏设备的技术咨询,商品信息咨询;畜禽饲养技术服务;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文化、教育产品开发,销售农副产品、教学仪器、实验室设备、办公用品、电子产品、电子计算机及配件。
云南东盟冷链物流
农业绿色生态转型加快,2021年,全省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1528个,有机产品有效证书数1781张,居全国第二,有机产品获证组织1269个,居全国第一,云品已成为绿色、生态、健康的代名词。
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全省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45个百分点,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近9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电力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批绿色铝、光伏头部企业项目先后落地云南,建成和在建、拟建绿色铝产能达826万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为全国减少碳排放近1亿吨,单晶硅棒、片建成产能均达约100GW,约占全国产能的1/5,产业链不断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初步建成。
资料图 光伏发电 陈欣波 摄
十年来,全省节能降碳成效显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不断下降,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云南以年均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的GDP经济增长。
云南东盟冷链物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应用导向,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增速。
农业数字化取得积极进展,建成云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114个县列入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建成20个数字化绿色农产品物联网示范基地和省农业基地信息服务系统,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化,企业产品标准化,产地环境标识化,全程管理数字化”。2021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全国排名第9位。
工业数字化成效显现,建成云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基础平台和钢铁、烟草2个重点行业应用平台,组织实施2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三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2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49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10户企业通过评定获得证书,全国排名19位。云南神火铝业打造5G智慧工厂,荣获国家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云天化智能配肥工厂获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称号。全省制造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
服务业数字化广泛开展,智慧旅游加快发展,线上线下文化和旅游市场加速融合,数字商贸不断深化,2021年全省网络零售销售额1323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全国个百分点。智慧物流持续推进、数字金融成效初显,数字化智能化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
丽江古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 丽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云南东盟冷链物流
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对绿色食品重点产业进行全链条扶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花卉、蔬菜、肉牛、咖啡先后列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茶叶全产业链重点链纳入全国名单,蒙自市水果、文山市三七分别进入全国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思茅区、芒市、开远市、寻甸县、元谋县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全国产业强镇云南有43个。
十年来,农业产业化市场主体成倍增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26户增加至58户,省级龙头企业从380户增加至1021户,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115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700亿元,增加了2倍以上;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从14家增加到243家。
王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