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物流国内前沿(交通物流)

个人学习 58 0

交通与物流国内前沿

物流,又称“实物分配”,又称“货物配送”,是指为满足客户需求,对商品、服务的消费,以及与之有关的信息,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一种过程。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物流产业上游主要为提供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行业,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仓储地产业、以及物流设备制造业;中游包括提供运输、仓储以及物流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下游主要为对仓储、运输等服务有需求的行业或个人。

从企业来看,上游涉及到仓储地产投资运营企业,公路、铁路、航道投资建设企业,物流硬件和软件制造企业;在物流行业中,又可以分为主要从事运输业务的企业和以仓储为核心的企业以及提供物流管理与服务的企业;下游行业包含钢铁、煤炭、汽车等各类生产制造企业。

交通与物流国内前沿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万亿元,比 2000年增长 倍,年均增长 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 万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倍年均增长 14%。2008 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占 GDP的比重为 。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下降到2008年的,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港口泊位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交通与物流国内前沿

商业能跑多快,物流是基础。

这句话不单单适用于电商,物流就像是无处不在的毛细血管,不断为经济增长输送养分,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至少就菜鸟的布局来看,在中国物流行业在达到极高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后,正在朝数智化、全球化、产业化多路出击。

物流行业热闹甚至有些喧嚣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技术上的暗战,能否将科技作为下一赛道的驱动引擎,直接左右着物流行业下一个十年的格局。

交通与物流国内前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将面临从追求规模速度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做优存量、推动行业提质增效的要求使得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一体化、自动化成为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信息技术升级带动行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随着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化管理,提高物流行业的智能化,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消耗、实现智能物流,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

物流行业服务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逐渐与制造业建立深度合作。物流企业从最初只承担简单的第三方物流,逐步拓展到全面介入企业的生产、销售阶段,并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优化企业各阶段的产销决策,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更多物流企业向提供供应链服务方向延伸发展。

未来综合物流将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一体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进一步加深综合物流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数字化物流的发展,需要了解已有发展现状,相信《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并购交易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数智与整合并举,稳中求进越周期》报告能提供宝贵借鉴。

交通与物流国内前沿

产业互联网时代给了物流科技的应用更多机会。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基础设施是网络效应极强的快递快运,并由此诞生了“三通一达”代表的快递巨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数智供应链有望成未来十年产业升级的新基建。

降本增效依然是物流行业的主旋律,想要在高度内卷的行业里抓住红利,势必要深入产业当中。

不应被小觑的是菜鸟的另一个战略,即和数智化、全球化并称的产业化。毕竟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集成与协同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让生产端对需求的把握更精准,让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中,最终使整个系统的成本最小化。

同样是在菜鸟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物流科技被列入菜鸟对外开放的“三大短链业务”之一。菜鸟CEO万霖对此给出的解释是:相较于长链业务,短链业务在物流全要素中涉及到的环节以及要素相对单一,菜鸟可以将自身科技能力部分开放出来给合作伙伴和商家,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对应的案例已经有很多。

4月初的新闻报道显示,菜鸟主导的精准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芯片出货量超过1亿片,通过部署RFID的解决方案,商家可以实现从辅料工厂到仓库到门店的端到端供应链数字化,带来了明显的提效和降本,并且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还可以用于支撑运营和业务做决策。

5月底,菜鸟对外公布了面向工业制造业的一站式数智化解决方案,覆盖产配、生产、产销等环节,通过在不同场景灵活应用AGV机器人、立体仓库、无人叉车等自动化设备,控制塔、OWTB等数字化产品,以及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帮助工业制造企业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工业产能效率,实现产销协同。

不论是在服饰、食品等行业已广泛应用的菜鸟RFID技术,还是面向制造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都预示着菜鸟对产业化的理解并未局限在物流层面,物流科技既服务于数智化物流,也能够实现物流数智化。

也就是说,经过物流行业上下游的沉淀和打磨,菜鸟物流科技开始进入到“能力溢出”阶段。典型的例子就是以贴近生产端的方式,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提供对应的产品与方案,帮助工业制造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只是产业化从来都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抓住机会的前提是在技术上有足够强的攻坚能力,无形中把大多数企业挡在了门外。

比如PLC(又被称作“工业大脑”)是任何一个装备最核心的关键部件,相当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CPU,市场却长期被外资垄断。无法实现PLC的国产化,再宏大的产业布局都可能是在沙滩上建高楼。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菜鸟自研PLC系列产品通过核心芯片100%国产化的方式,为产业化战略消除“卡脖子”的风险,显得意义非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