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到萧县物流(萧县到无锡的大巴车随车电话)

个人学习 25 0

无锡到萧县物流

江南这块地区,从隋唐以后迅速崛起,北扬州、南杭州、东苏州、西江宁四大都市一包,长三角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国家支柱(到现在)。

不过到明朝,南杭州被划分出去,浙江版图大幅缩水南退,江苏、安徽开始了南北融合的历程,两省的版图也是在明朝奠定的。

告别了浙江老乡之后,苏南地区同样实力惊人,西面老大应天府,东面老么松江府,中间夹着苏州、常州、镇江三个大家伙。

五府的定位又不相同,应天府的经济属性略低(不要和其他省份相比),偏重政治文化属性;常州、苏州大力搞经济,而小儿子松江长时间当苏州的小跟班。

镇江很特殊,他虽然小,但是历史上一直独立建区,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是南北、江海交通枢纽。

当时的南京达到历史最大版图,往北吃下了江浦和六合。其实,江浦属于安徽滁州文化圈,六合则是滁州和扬州的交界带。同时,溧阳、句容也在应天府治下(至今很多句容人和溧阳人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是南京人)。

苏州从宋朝就牛得不得了,西控太湖,东掌长江入海口。不论面积、人口、钱袋子,都不是其他地区能比的,加上当时强大的海军基地,如果不是始终被南京的政治地位压一头,苏州自古就是江苏老大。

虽然最好的地方被占了,常州自古以来就有点憋屈,但是实力也是一人之下,现在的无锡市范围全部在常州境内,而且还有半个张家港。另外注意看,直到明朝,靖江还是个岛,归常州管辖(至今很多靖江人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是苏南不是苏北)。

镇江则握有金坛,虽然没什么存在感,但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另外,扬州虽然在江北,但当时经济文化上和江南更近,长时间里,隋炀帝朝思暮想的扬州都被认为是江南地区的一部分。

那个时候,是一个人人满意的版图,直到无锡的出现。

无锡到萧县物流

无锡是苏南地区的一个特殊存在,它的存在感是近代开始迅速上升的,以至于获得了一个“小上海”的外号。但是在近代以前,无锡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了明显的上升势头。一方面,它位于大运河上,北有长江南有太湖,作为交通枢纽,清代成为全省最大的漕粮集散地;同时,无锡又是棉花、生丝集散地,于是纺织轻工业崛起。有了农业、物流、商贸、轻纺四大古代王牌产业,无锡开始喧宾夺主了。

(至今,长三角地区的快递转运中心也是无锡,常州就比较尴尬)

近代,无锡人瞅准机会,大搞工商业,推动优势产业工业化,产生了一批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就是荣氏家族。至1937年日军侵占无锡前夕,无锡已拥有工厂315个,产业工人万人,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广州,傲视全国。工商业发达,自然而然带来了金融业的兴旺,虽然不像浙江宁波系那样大搞金融,但无锡资本总额居全国第五位,成为资金借贷中心之一。至此,无锡的发展已经完全压住了常州。

那么我们就想问了,这时候常州、苏州在干什么?

坦率地讲,苏州近代的地位迅速衰弱了。首先,虽然古代苏州比无锡更发达,但近代却遭遇了重创:一是原本强大的农业、纺织业遭到了重大打击,被国外商品压得喘不过气;二是旁边崛起了一个大城市——上海。

人家都跑去上海开厂、打工,为什么要去苏州呢?于是苏州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同时,无锡人迅速转型了,苏州这边却没有。一方面是船大难掉头,一方面是两边抽血,近代苏州暂时落后了。(败也上海,成也上海,未来苏州凭借上海经济的外溢效应实现复兴,也是情理之内意料之中)

常州的情况也类似,虽然也开了一些厂,一些民族资本活跃,但比起无锡这个后起之秀还是不如。

经济实力反映到了行政区划上。

1936年,_在江苏特别增设了两个区,一个是松江区,一个就是无锡区。这标志着,松江正在逐渐离开江苏,而无锡正式从常州独立,千年的格局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瓦解。

松江区辖松江、金山、奉贤、南汇、川沙、上海、宝山、嘉定、青浦9县。注意,这个上海不是上海市区,是当时的上海县。而上海市区1928年设立了上海特别市,已经脱离了江苏。

无锡区辖无锡、武进、江阴、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8县。也就是说,常州、苏州,被无锡反过来给吃了,无锡开局即巅峰,达到史上最大版图。

另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随着_定都南京,南京升格成了首都,暂时从江苏省脱离了,而江苏省省会移到了镇江。

也正是苏南两头都被切了一刀,苏南历史地位进入低谷,处于苏南中心位置的无锡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是,这个“大无锡”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因为马上全面_就爆发了,苏南地区沦陷,经济都遭到巨大破坏。

_结束后,老蒋跑回了南京,然而经济政治一团糟,苏南地区没能真正恢复,更别提发展了,这种状态一直到解放。

来了来了,因为上次点赞超过了50个,我们这次继续更新 ^_^

无锡到萧县物流

有道是:

两府夹三州,镇江锅盖头。

杭州自立户,扬州苏北投。

无锡一刀砍,常州失太湖。

少子东离去,老大当徽都。

其实,江苏省在历史上出现得非常晚,本来就是一个很突兀的行政区。在元朝以前,苏南地区长期是浙江的地盘。

原因也很简单,一条长江,一条淮(黄)河,天然的分界线,淮河以南就是古扬州,后来两浙继承了古扬州的江东地区,长三角也就归浙江,元朝的江浙行省也在长江以南,古人一直没想到语言文化习俗相差巨大的苏北、苏中、苏南会划到一块去。

所以直到近现代,你要问苏南人民和苏北亲还是和浙北亲,其实还是和浙北更亲近。

到了明朝,情况发生了变化——南京变成了首都。后来朱棣去了北京,南京也一直是副首都。一个巨无霸级别的新行政区出现了——南直隶。

无锡到萧县物流

解放后,经过1953年、1958年两次大规模调整,江苏省省界有以下的小变化:

1、苏南苏北行署区合并,江苏主体回归;

2、从山东获得徐州、连云港(山东人民耿耿于怀,尤其是临沂);

3、松江地区划归上海(苏州人心里不爽);

4、因洪泽湖治理,和安徽换地(萧县、砀山越想越气)。

5、江浦县、六合县回归江苏。

到了1958年,江苏省边界终于基本稳固下来,我们现在概念中的江苏最终成型了。(边界一千多年不变的福建表示太嫩了 (¬◡¬)✧)

不过本文的主题是苏南,整个江苏的区划就不细说了,以后如果有机会再聊(徐州-济宁大战微山湖、连云港-日照港死磕前三岛、洪泽湖风云都是很有意思的故事)

总之,现代江苏成型之后,根据地理环境、人文习俗,从南到北分成四块:

苏南:宁-镇-常-锡-苏(以长江为界)

苏中:扬-通

苏北:淮-盐

徐海:徐-连

但是因为长江以北普遍不够发达,所以分界也不明显,所以一直统称苏北。等他们发达了,自然就回分化。你看现在南通发展起来了,苏中的概念就越来越响了。

细心的朋友也许发现了,我上面怎么没说到嵊泗呢?因为这事和太湖有关,要细说。

太湖之争·震泽县

岔个小话题,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当初看《_》时候有个小疑问,为什么太湖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主要不远万里跑到天山去拜灵鹫宫,苏州慕容复要管天山童姥的事。因为真相就是,那个灵鹫宫不在天山,就在太湖最大的岛西洞庭山(西山岛)主峰缥缈峰上。(后来金庸去西山岛旅游的时候也承认了就是这个缥缈峰)(顺便吐槽缥缈峰景区的观光车票真特么贵)

早年,太湖中有三大岛:西山岛、东山岛、马山岛,只是后来东山和马山都被填成了半岛,大岛只剩西山一座,是我国最大的湖中岛,太湖内最大的溶洞林屋洞也在岛上。到目前为止,太湖中有大小岛屿共50多个,很多曾经的岛屿都被陆地吞并了。

建国初,太湖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匪患猖獗,光是接受了果党委任状的就有六七股,想要山寨我党在三省交界处打游击的战略,另外还有散装的水匪小团伙不计其数,我们这里历史上的马山湖匪就曾经很有名。为了清剿湖匪,中央成立了太湖办事处,统一管理太湖水域,后来1953年就成为了震泽县(清朝曾经有震泽县,但是与后来的震泽县情况不同)。

震泽县存在的时间很短,到1960年匪患已经没了,震泽县完成历史使命,并入了苏州吴县。

但是震泽县撤销之前,一个大问题就摆在面前了:太湖归谁?

浙江表示我湖州自古以来就有一块太湖水域,江苏得还我。江苏表示整个太湖统一管理挺好的,干嘛还要拆呢?最后在1958年,经过协商,太湖整体给了江苏,嵊泗划给浙江。不过,为了不至于让湖州人下不了水,还是给了湖州70米的管辖权。

答主在湖州长兴太湖博物馆拍的照片,这几条船是摆设,不过答主目测一下,这超出70米了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