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物流商机(跨境电商行业前景)

个人学习 23 0

跨境电商如何进行仓储物流管理

企业的仓库管理是涉及企业生产、企业资金流和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在众多的工业企业、制造型企业、贸易型企业、服务型企业中都会有仓库管理的需求。而在跨境电商仓储物流环节复杂、流程繁琐的情况下,更需要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进行协同。

作为一家贸易型企业,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生存并发展,众韩深知其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除了找准潜在市场、丰富自身产品线、积极拥抱变化之外,修炼内功、完善自身也是永恒的课题:减少无谓的重复劳动、减少无效沟通、降低沟通成本等等。这些“减法”,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体效率,众韩不断尝试,不断突破,从 16 年开始寻找一款与企业适配度高的系统。

针对销售管理这一业务系统,众韩就经历了几次“寻找、试用”的循环:

1. 核心痛点

在众韩探索高效销售管理的道路中,遇到了痛点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销售过程无法实现管理

最初企业使用 Excel + 日报邮件的方式做客户管理,虽然能够满足企业领导查看销售过程和客户信息,但是更新无法实施同步,协作流程繁杂,而且大大加重了销售业务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2)数据分析统计难

后续又使用 其他系统 来实现看板式的销售管理,虽然可以解决了销售过程和客户信息实时更新的问题,但是因为系统数据分析能力的缺失,导致只能看到零散的信息,无法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问题进而作为企业/团队管理的决策依据,所以作用甚微。

3)系统间形成数据孤岛

企业使用 ERP 系统、客户管理系统、OA 系统等,但是系统间相互独立,销售产生了商机,数据信息却无法关联至订单、生产、进销存系统等模块。

4)数据量大,导致系统卡顿严重

企业线索数量接近 8000,有些成交客户所对应的跟进信息多至 400 条,如此大的数据量导致原先的系统卡顿严重,很多销售在客户现场记录跟进信息时,时常会出现加载缓慢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2.解决方案

2022 年简道云 CRM 套件功能不断迭代,逐渐满足众韩的绝大多数需求,众韩最终也将 CRM 系统迁移到简道云上,实现了销售过程管理、商机流程管理,并使用 API 打通 ERP 系统和企业微信,实现信息实时同步和提醒。

上海众韩 X 简道云业务框架图

①CRM套件实现销售过程管理

1)获客阶段:众韩的获客方式包括线上多渠道获客和线下地推、人脉获客,获客后需要获得关键联系人信息,联系人信息需要包括硬件研发、采购、供应链等信息,联系人信息明确的客户将会被批量导入 CRM 客户表中。

2)客户跟进阶段:销售和联系人进行初步沟通,在 CRM 中添加加好友、客户邀约和拜访等跟进记录。若客户为已添加好友,或者明确没有需求,销售就将客户退回公海池,视为无效线索。

3)商机推进阶段:众韩将商机推进过程提炼成 5 个销售阶段:

持续对有效线索进行跟进,挖掘客户需求

节点 1:助理询价:销售进入询价阶段后将客户转移给询价助理,由询价助理负责了解客户购买情况,交由采购部门制定报价,然后将报价单给客户沟通报价

节点2 :根据订单大小、产品复杂度、客户重要性不同,走不同的审批流程,生成报价单

询价后客户如有购买需求,销售会先申请寄送样品查验,以便于正式下订单

客户测试产品阶段,对产品进行评估和问题反馈

节点 1:测试通过后,会先试做一部分并发送小批订单

节点 2:客户确认货品无误后,发起批量订单

4)合同开票回款阶段:多次发货、开票、回款:一个订单一般会当月内多次发货、开票,月底回款平账。

②简道云强大的数据可视化能力

简道云拥有领先于同行的报表能力,支持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支撑企业数据决策。众韩基于这些能力建立了 CRM 和 ERP 核心系统的指标体系,下图为上海众韩指标体系:

其中企业的销售工资是由 基本工资、回款奖金提成和季度回款逾期考核系数 构成,通过公式自动计算,能够实现财务和管理者在明细表中快速计算和查看销售业绩情况的需求。

③API 打通 CRM+ERP+企业微信

众韩开始使用 API,打通了简道云与企业微信,建立了 CRM 助手、物流助手和审批助手,实现了客户跟进计划完成情况、销售新建商机情况、客户工商信息资料等重要信息的定期更新和推送,以极低成本显著提升了众韩自动化办公的水平;CRM 系统和 ERP 系统间大量的数据流通,也通过 API 实现,省去了不少搭建高级功能的使用成本。

④数据承载能力和拓展性

简道云数据承载能力能够高达百万量级,系统稳定性好。

基于简道云的拓展性,众韩还实现了如下功能:

通过爬虫定期抓取某物料价格,简道云报表展现走势:

国内做跨境电商

要做全球物流,仅有跨境物流是不够的,还需要「啃下」海外本地化这块「硬骨头」。

为什么说是「硬骨头」?物流技术出海需要解决的难题包括且不限于物流场景多样、需求差异化、疫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等。

尽管难点诸多,但菜鸟的海外本地化物流业务依然在稳步推进。例如,菜鸟正在法国、西班牙等国推动本地快递业务。

在推进海外本地化方面,菜鸟的首要优势在于产品具备较强的灵活配置能力。在一系列数智化能力的依托下,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需求,菜鸟物流产品的配置能力可以支撑特定的诉求,而不一定需要重新研发、升级。

另一方面,相较国内,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技术出海的容错率极低,这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技术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菜鸟整体上技术人员占比达 40% 以上,目前在海外多个国家部署了产品技术团队,重点支持本地化业务的研发。

据菜鸟相关技术负责人透露,海外的实操基建是菜鸟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包括数智化的国家分拨中心建设、本土化的数智配送系统建设、自提柜等数智末端系统的建设等,所以未来一年内,菜鸟会对整体实操系统进行再次升级。

目前,菜鸟已经在跨境物流领域展示了极强的技术与产品能力,随着海外本地化的不断推进,如何将跨境物流与本地化物流两者更好地进行衔接和互动,形成整体化的「全球物流能力」,对菜鸟的技术与产品能力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跨境物流商机

1)工作流程自动化

管理员通过简道云搭建各个业务模块,设置好所有业务的既定流程和判断条件,使得很多业务流程自动化流转和提醒,减少无谓的重复劳动、减少无效沟通、降低沟通成本等。

2)工作结果可视化

任何部门只要有分析需求,只需几分钟就能快速搭建可视化分析看板,支撑企业做出更合理的数据决策。

3.企业管理智能化

通过 API、爬虫和数据分析 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和企业微信,实现重要信息智能推送提醒、抓取特定网页的相关信息等智能化功能。

以上。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沈涛

跨境物流商机

1、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转型需求增长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持续深化。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1990 至 2019 年,中国实际 GDP 年均增速接近 10%,为全球贡献超 25%的 GDP 增长,全国家庭平均收入由约 750 美元增长至 万美元。2020 年 后,全球经济在疫情影响下普遍下滑,中国 GDP 增速在保持正增长的同时持续领跑全球,2022 年我国为全球贡献接 近 20%的 GDP 增长,经济持续增长下,中国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2012 年的 万亿美元增 长至 2022 年的 万亿美元,10 年 CAGR 为 5%,同时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稳步提升,由 2012 年的 上升至 2022 年的 ,位居世界第一位。

伴随经济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升级转型。伴随经济快速增长,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第三 产业重点领域繁荣发展,对 GDP 贡献率持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2 年的 变为 2022 年的 ,2022 年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较 2012 年提升了 个百分点,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产业结构 优化下出口结构持续升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总额中占比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近几年维持下降趋势, 包括服装、纺织品、玩具、家具及零件等在内的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占总出口额比重由 2021 年的 降至 2022 年的 ;钢材、汽车零配件、集装箱和船舶四大类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提升,2022 年占出 口总额比重约为 6%;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结构中重要性持续提升,四类产品加总出口规模逐渐接近劳动密集型产 品加总出口规模,2022 年四类产品出口规模占出口总额比重约为 15%。

2、“一带一路”指引下,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我国制造业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向上突破的需求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升。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 国在过去 70 年中先后走出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从历次产业转移来看,特征主要体现 为由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和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两方面,在产业转移过程中, 企业出海成为重要趋势之一。

1)第一次产业转移(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上半叶):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蒸汽动力替代人工 的时代序幕拉开,英国迅速成长为工业大国及全球经济霸主,工业产成品对外出口迅速增长,英国工业部门 GDP 占全球比重达 30%,但随着英国国内产业容量饱和成本提升,英国逐渐将生产转往法、德及美国等地,本次产业 转移中,美国凭借资源、土地、政策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2)第二次产业转移(20 世纪 50-60 年代):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美国的科技水平领先全球,国 内产业结构出现明显变化,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因此逐渐将钢铁和纺织等资本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德国、日本等国转移,本次产业转移中,日、德通过承接美国转移产业,极大地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3)第三次产业转移(20 世纪 60-70 年代):日本和德国在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后,迅速实现经济崛起,但随之而来 的是国内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因此开始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及部分拉美国家转移,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中,亚洲四小龙逐渐形成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成为新兴工 业化国家和地区。

4)第四次产业转移(20 世纪 80 年代-2012 年):伴随科技的进步,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国内原本技术领先的产业及部分剩余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处于改革开放的中国转移,中国凭借劳动力和土地等 要素成本的优势,在第四次产业转移中成长为新的“世界工厂”。进入 21 世纪后,传统国际分工逐渐向新型国际 分工迈进,国际分工更为细化,体现在生产链中不同环节的分工。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5)第五次产业转移(2012 年至今):2012 年后,经过 30 多年发展,伴随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和土地等 成本优势较部分后发国家不复存在,纺织等劳动力密集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和非洲等地转移。与此同时,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相继开启“再工业化”战略,部分高端制造业开始回流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在低端制 造转移东南亚等地,高端制造回流欧美的背景下,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行业在 2013 年后 的两年内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供给侧结构性过剩问题凸显,中国产业升级和过剩产能转出需求增大。

把握“一带一路”机会,实现多边产业互惠共生。在第五次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亟待解决,低端产 业转出需求持续增长,构建“一带一路”发展格局成为新时期重要举措。“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了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丝绸 之路经济带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和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三 条线路。截至 2022 年 12 月,已有 150 个国家和 32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0 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根据梯 度转移理论,价值链上游国家将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价值链下游国家,下游国家在承接相关产业技术等资源的 同时,通过与上游国家研发合作等转移形式带动本国产业的发展,同时上游国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用于发 展产业高端环节,实现产业升级,最终形成产业互惠共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沿 线国家多边产业互惠共生的重要举措。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自 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2013-2022 年间我国与沿 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由 万亿美元增长至 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 8%,占整体外贸比重由 2013 年的 25%增 长至 2022 年的 33%,双向投资累计超过 2700 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 万亿美元和 8000 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 50%。截至 2022 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 亿美元,同比增长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 亿美元,同比下滑 ,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 亿美元,同比增长 ,占同期总额的 ,主要投向东盟国家、巴基斯坦、阿联 酋、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等;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 亿美元,占总额的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非洲等新兴市场对我国出口拉动作用不可忽视。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东南亚、非洲 等市场为拉动我国出口带来新动能,截至 2022 年,中国对欧洲、美国、东盟、非洲出口金额分别为 、、、 百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拉动整体出口增 长 个百分点,在全球宏观经济疲软,外需动能不足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出口拉动作用持续增 长,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将会愈发重要。

摆脱激烈竞争,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从市场规模、产品、企业市场竞争格局等因素看,包括家电、 智能手机、工程机械、电商等行业在内的市场已是一片红海,行业均处于较为激烈的存量竞争阶段,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亟需通过拓展国际业务来寻找新增长点,而此时海外部分发展中国家中,这些行业仍是一片蓝海,海外市场的提 前布局对于企业来说有着增速快、竞争对手少、能够快速抢占市场的优势,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据 IDC 数据,2022 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仅为 亿台,同比下滑 ,创下有史以来最大降幅,剔除疫情影响,行业现存的市 场饱和、性能过剩、以及消费市场动能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中国手机市场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竞争最为激烈市场。在 国内众多产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产品以较高的性价比在海外市场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将更具优势,近年来中国企 业出海投融资交易数量在疫情前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17-2022 年投融资交易所处行业分布中,文娱类、企业服务类、 电子商务类、硬件类和教育培训类位列前五。未来,我们认为中国出海产业将呈现出品类更丰富、更关注蓝海市场、 专精国际分工中某一环节的趋势,从企业布局的出海区域来看,以北美、印度、东南亚及欧洲市场为主,当前 70% 左右的出海企业在东南亚有业务布局,65%已经布局欧洲,62%已经布局北美,但新兴蓝海市场例如非洲、南美正逐 步崛起并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战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