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容厦物流(厦门零担物流点在哪里)

个人学习 22 0

陕西容厦物流

冬日的夜晚,寒风凛冽。晚上7时,在西安上班的王博宇驾车驶入渭南城区,回家途中,看到路边有一处公交候车亭灯光暗淡,他停好车上前检查了一下,将情况告知了在陕西容厦影视传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公交候车亭的妻子张盼。不久后,维修人员就赶到了现场。在王博宇的协助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对于王博宇,妻子的工作早已融进他的生活。

2018年,一次机缘巧合下,王博宇认识了在外工作回乡的张盼,年龄相仿的两人,相知相识相恋。那年,张盼也得到了在陕西容厦工作的机会。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得知陕西容厦一直都在拥军,心中的那份特殊情结,让我非常赞同她来这里工作。”王博宇说道。

张盼刚到陕西容厦上班不久,在一次工作中,负责绘制城区公交候车亭点位公布图,但她在外地工作多年,对城区一些地方不太熟悉。王博宇便利用休息时间,和张盼一起将城区476个公交候车亭全部跑了一遍,直至把点位公布图详细、准确标出。

在丈夫的支持下,张盼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也从刚入职时的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现在陕西容厦影视传媒广告公司的副总经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博宇对陕西容厦的了解不断深入。他知道了陕西容厦40年如一日的爱国拥军故事,知道了陕西容厦80%的员工都是退役军人和军属,更深切感受到了浓浓的拥军情已经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核。

“我不仅是陕西容厦员工的家属,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这让我能深切地感受到陕西容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现在王博宇也是陕西容厦的特殊一员。不管是上下班途中,还是周末逛街,王博宇都会习惯性地看一看公交候车亭有没有破损,各个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看到候车亭上有污损,他会第一时间处理;出差时看到别出心裁的广告设计,他会拍下来发给妻子;有时张盼需要加班,他也会陪着妻子一起工作……

除了对妻子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结婚前从未涉足厨房的王博宇,如今也能烹饪出一手好菜。在妻子忙完工作回家时,一盏等候的灯光、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驱散了她一天的疲惫。

看着丈夫这些举措,张盼感动地对他“表白”:“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你的支持,‘功劳’有我的一半,更有你的一半。”

王博宇常说,照顾家庭不是专属于女性的责任,而是夫妻两人的共同责任,两个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而家庭和谐幸福,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我早已把自己当成陕西容厦的一员,所以我会照顾好我们这个小家庭,做张盼坚强的后盾,同时,我也要为陕西容厦这个大家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博宇说。

责编:姜晓

校对:马杭娟

审核:董智勇

陕西容厦物流

将近子夜时分,灯光拉长了少年勤奋的身影,身后的墙壁上有光晕漫射,几分静谧,几分孤独。眼前是笔走纸端的起落,时而停顿,时而疾速。

这样独自在家的夜晚对13岁的任俊逸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晚。夜色正浓,任俊逸终于完成了作业,他将每门科目的作业一一摆放整齐,并附上作业要求,方便妈妈下班后检查签字。

陕西容厦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园区全景

任俊逸是八年级的学生,在陕西容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就职的妈妈聂小娟常忙于工作,小小年纪的任俊逸很早就学会了规划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时间。他认为,大人有大人的工作,小孩有小孩的任务,认准目标,各自努力。

都说初中是孩子的叛逆期,但任俊逸却是个例外。在妈妈心中,他是知心贴心的小暖男。他明白妈妈工作的辛苦,也心疼妈妈工作养家的不易。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他上小学时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不让妈妈担心,还时不时地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妈妈的小帮手。

在外人眼中,他是懂事乖巧的好孩子。在学习上,他能制定学习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平时还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了大量课外书,扩大知识面。任俊逸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从不骄傲,并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在同学眼中,他是一名懂事的“小大人”,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喜欢助人为乐,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办的任务,他总是做得有条不紊。他上学从不迟到早退,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为同学树立榜样。与同学相约时,他也会提前完成自己的作业,按时赴约,绝不让人空等。这一切,使他成为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聂小娟作为临渭区政协“一对一结亲帮扶”活动的参与者,包联了一位留守小学生。任俊逸看在眼里,也深深铭记心中。当妈妈一次次向被帮扶的孩子伸出援手给予温暖时,他体会到了善心善行的可贵可钦。带着这样一颗向善之心,他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看到不慎将水果撒落一地的老人,他会毫不犹豫地走过去帮忙捡拾进筐中,面对老人表示谢意赠予的水果,他腼腆地笑笑,摆手快速离开。公交车上看到颤颤巍巍的老人,他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在操场上捡到钱包,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归还给失主,不求回报。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耳畔这首《小小少年》的旋律再次响起,小小少年任俊逸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信念,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继续勇敢前行。

陕西容厦物流

今年50岁的刘柱是原陕西容厦集团总经理助理。由于身体原因,他已提前退休,闲暇时,刘柱常忍不住去陕西容厦走走,看着这个工作了近30年的地方,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1994年,刘柱从部队复员,被安置在渭南市区一家企业工作。但因当时的经济形势,还没等刘柱报到,企业就已经倒闭清算。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陕西容厦这家民营企业招聘退伍军人,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去应聘。

入职后,刘柱成了一名业务员,对于陕西容厦,他一点也不了解。后来,工作时间久了,经历的岗位多了,他慢慢发现陕西容厦和别的民营企业有些不一样。在工作中,领导、同事时常手把手地教他,帮助他快速成长;在生活中,关心帮助他的家人,让他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但最让刘柱难忘的是陕西容厦浓厚的学习氛围。

陕西容厦有一项规定,只要员工参加培训提升,拿到培训结业证书,公司就会报销学习费用,这对于一般的民营企业来说是极其难得的。

后来,陕西容厦每年组织优秀员工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培训进修。2010年,刘柱被安排到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研习班学习。当兵前,刘柱只是高中毕业,现在转眼要到全国最高学府学习。回想起当时的心情,他说道:“我当时既高兴又忐忑,一方面,进修提升机会难得;另一方面,又怕跟不上学习进度,辜负了公司的培养。”

那一年,每逢周末,刘柱便往返于渭南与北京之间。路途虽远,他却乐此不疲。通过在清华大学的学习,他在企业管理、认知观念和综合素养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之后,为拓展业务,公司又派他到西安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学习锻炼。

“不管在国企还是民企工作,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只要高标准要求自己、高质量做好工作,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刘柱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时说。

在陕西容厦工作的近30年间,刘柱的工作岗位随着公司主业的不断扩容变化而调整,不管岗位怎么变换,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我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更体现着陕西容厦对退伍军人的关心与厚爱,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

坚持拥军优属40载,陕西容厦受到了中、省、市各级表彰,现在集团80%的员工都是退役军人和军属,他们在这里感受着关心与厚爱,同时,也愿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记得有一年,因资金周转不开,员工工资一年都没发,但刘柱和同事们并没有想着辞职,而是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帮助公司渡过了难关。

王博宇获奖

前年,刘柱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但公司却没有忘记他,日常的关心与问候、节日的慰问等都让刘柱深受感动。“在容厦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亲身感受了它的发展壮大,也目睹了大量的退役军人、军属在这里学技能、学本领,工作、成长,走向更广阔的创业舞台,好多人也成为企业高管或走上行政管理层。作为其中的一员,能在这里奋斗,我感觉很自豪。”

张刚会和郭秀英:细致的爱,诠释家的真谛

“家,是一个最温暖的港湾,是爱和关怀的源泉。家,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结婚后的这些年,公公婆婆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支持,让陕西容厦集团副总经理、陕西容厦影视传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查敏慢慢理解到了家的真谛。

阳光透过窗子照进办公室,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但查敏却顾不上享受这份惬意,正在办公室里认真审阅着刚刚完成的项目方案。

一阵铃声响起,是婆婆郭秀英打来的电话。“你这孩子,忙起来又顾不上回来吃饭了。我让你爸把饭给你送过去……”

结束和婆婆的通话,查敏看了下时间,已是晚上七点,这一次又要麻烦公公婆婆送饭了。

婚后的查敏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的支持和理解,让公公婆婆和查敏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说是婆媳,但这些年下来,我们之间更像是母女。”郭秀英骄傲地说。

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这些年来,公公张刚会和婆婆郭秀英一直是查敏的坚强后盾。“查敏嫁到渭南,父母不在身边,在这里我们就是她最亲的亲人。”郭秀英说。

有了坚强的后盾,查敏就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刚入职的办公室文员,到现在的陕西容厦集团副总经理、陕西容厦影视传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6年的时间,在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查敏一步步迈上了更大的舞台。

走上管理岗位后,作为集团副总经理,查敏需要推进集团的重大项目和重点策划。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她常常奔波于各地。无论是到外地考察市场,还是洽谈业务合作,查敏始终全力以赴;作为影视传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公司每次承接大型活动,她总是坚守一线,与同事们一起熬夜加班,确保活动顺利进行。面对工作,她始终以身作则、以行动示范,激励着其他同事,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虽然查敏的工作愈加忙碌,但公婆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那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家里的事你放心,有我们老两口呢。”身为退伍军人的张刚会经常这样鼓励查敏。而郭秀英则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说,虽然不能为儿媳妇分担工作,但在生活中一定会给她尽可能多的温暖。

“公公婆婆到了这个年龄,本该是我们去孝敬他们,现在却反过来让他们为我们操心。他们全身心的支持与付出,让我在工作中没有了后顾之忧。”查敏愧疚地说。公公婆婆的体贴和关爱,让她十分感动,她与丈夫也心疼两位老人,劝他们少干一点,可老两口总说,“你们工作忙,我们多做点,你们回家就可以多休息会,也能多陪陪孩子。”

公公婆婆的无私付出和关怀让查敏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她也会将这份爱传承下去,努力工作,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和榜样。

陕西容厦物流

时近岁末,四起的寒风中,张百举正在更换公交车候车亭的广告牌。已过知天命年纪的他,动作娴熟,张弛有度。这是他在陕西容厦影视传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工作的第8个年头,也是他在集团工作的第36载春秋。

张百举的从业之路伴随着陕西容厦的初创、立身、发展、壮大,他坚定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稳步前行,与这家民营企业荣辱与共,缔结一生;他无悔地画了一个同心圆,见证了一个民营企业在时代变迁中的风云跌宕与坚定信念。

从17岁那年进入陕西容厦初始创办的印刷厂成为一名印刷工开始,张百举在躬身实践中书写了自己的职业路径,他的工作岗位随着公司主业的扩容变化不断调整。他曾在物资公司做水泥销售员,又转战装潢公司从事室内外装修;他紧跟公司全新布局进入制药厂负责库房管理,又在集团战略规划中参与到物流园的初期建设中;当物流园建设初具规模,他又投身广告传媒工程。每一次转身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那些寒来暑往的日子,那些披星戴月的坚守,是张百举跟随陕西容厦一次次的探索突破,也是民营企业在社会变革中的一次次历练。这一路走来,张百举见证并亲历了陕西容厦的每一步跨越,每一段历程,这一路凝结着陕西容厦的艰辛与荣光。

在张百举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初期选择一家非公民营企业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地,并不被人看好。何况当时的陕西容厦正值初创时期,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员工工资待遇低,稳定性较差。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企业并不明朗的发展前景,张百举没有犹豫。站稳脚跟、竭尽全力,是他对现实最好的回应。

2000年前后,张百举经历了制药厂的一次涅槃重生。为顺利通过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公司升级改造的厂房因施工单位操作不当引发火灾。虽然张百举带着药厂员工冒着火光,尽力抢救设备、仪器和药品。但经此一劫,公司损失惨重,一年多无力支付工资,张百举和药厂员工却没有一个人离开,与药厂共克时艰,患难与共。

郭秀英和张刚会合影

谭林获奖

非典期间,制药厂马力全开,通宵生产,一边捐赠药品,一边发动工作人员全部进入车间,全力做好药品保供。

在渭南城区东风大街最西端,张百举曾积极投入到容厦物流园的搭建工作中。一车一车填土,一点一点夯筑,三四年间,物流园从无到有,钢构建筑高阔耸立,1万平方米的1、2、3号仓库渐次竣工。如今,张百举依然清晰记得当年建设时热火朝天的场景,冬冷夏热的简易房,每一个脚印丈量过的尺寸,每一座钢架搭设的经纬,每一滴汗水落在地下,他都历历在目。

细数张百举这些年的从业经历,他笑着坦言:“我是集团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他心里,只要集团需要,他从不畏惧从头开始、从零做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