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公司发展历程及战略分析
由于电话普及造成邮件业务量大幅衰减。因此UPS将业务重心转移至零售商店的包裹递送。1913年因T型福特车的问世而提出合并递送的创新递送方式,将同一区域的包裹装载于同一部递送车辆,不但能有效节省人力与机器设备,更能够保持Jim Casey所秉持的低价原则,并于同年由美国信使公司(American Messenger Company)更名为零售包裹递送(Merchants Parcel Delivery)。1919年首次由西雅图向外扩展业务至奥克兰,更名为美国联合包裹递送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1]。
UPS快递公司战略分析
随着顾客对于货运的要求愈趋严苛,UPS开始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为顾客提供物流、全球货运、金融服务、邮件服务和咨询,以提高顾客的业务表现并且进一步改善顾客的全球供应链,提供超乎顾客预期的完善服务[3]。
2002年:成立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引进金融和供应链咨询公司,将UPS的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报关、邮件递送、复合运输、咨询和金融服务整合于一体。
2003年:强调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实现无缝衔接同步化商务将成为新的战略蓝图。开办国际代收货款业务,加速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并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为买卖双方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出UPS World Ease服务,简化通关程序。
2004年:推出Campus Ship网络服务解决方案,强化物流管理效益。
2005年:亚洲为主要发展目标,UPS在美国与中国广州间首次直航递送。并宣布中国的总部将由香港移至上海。推出Quantum View Manage及Trade Ability两项解决方案,有助顾客追踪全球包裹运输进度,大幅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4]。
ups的物流战略
80年代由于航空包裏递送的需求增加,再加上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解除管制,使得UPS势必在业务上有所调整,UPS开始组建自有货运机队,1982年于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机场转运中心展开营运。1985年,于美国和六个欧洲国家间提供隔日递送空运服务。至1988年,UPS得到联邦航空局(FAA)授权,允许经营航空业务,因此正式成为航空公司。UPS航空公司是FAA史上发展最快的航空公司,于短短的一年期间就形成所有必要的技术与支持系统,UPS航空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信息系统,例如COMPASS(计算机化监控、规划及排程系统),提供航班规划、时间表、载货表等信息,该系统可用于提前多达六年来安排最佳航班时间表,这是同业间无法匹敌的一项技术。目前UPS航空公司更是全球十大航空公司之一。
ups的物流战略
1922年,UPS收购了洛杉矶的一家公司,融合了它首创的“普通承运人”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每日自动取件、额外递送尝试、货到付款的发货人接受支票服务等具有零售商店递送服务特色的内容,在当时,很多私人承运商以及邮政服务商都不具备这些功能。
以美国邮政相当的价格,却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UPS将最初限制在洛杉矶一小块区域的普通承运人服务,推广到了美国太平洋海岸的几乎所有主要城市。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二战导致的燃料与橡胶短缺,使得零售商店鼓励客户自己把包裹带回家,UPS很快意识到:零售商店这一客户群体是有限的,第二次转型迫在眉睫。
吃了市场缩减的亏,UPS决定寻找新兴客户群,为所有普通居民提供包裹服务。而此时美国快递市场已经发展多年,普通民众本该是最先完善的市场,为何UPS能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受联邦授权的限制,每个州内的包裹必须经过授权后才能在境内传送,需要跨州运送的包裹往往需要经过多个承运人转手,才能送到最终目的地,这延长了运送包裹的时间和成本,也导致面向居民的快递公司数量极少。
看似不合理的规定,实际上是为了保护美国邮政的利益。事实上,能够接受并运送任何人的货物,向全体公众(包括私人客户和商业客户)提供运输服务并承担保险人责任的,只有以美国邮政为首的“公共承运人”,像UPS这类“特约承运人”,只能与特定当事人签订具体合同并据此履行,也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处处受限。
UPS决定成为公共承运人,就意味着要与美国邮政和州际商业委员会对立。1952年,UPS首先在那些无需授权的城市提供服务。经过一年的努力,芝加哥成为了首个UPS在加利福尼亚州之外获得授权的城市。
但需要注意的是,UPS业务扩展进程极为艰难:UPS曾与监督委员会和法庭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法律大战,终于通过近100多次的法律申请,以及获得所有48个相邻州内自由运输授权的不断尝试,在30年后成为了当时美国少数几家能够提供普通承运人服务的公司之一。
ups的物流战略
90年代开始,UPS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包括UPS快递员必备的交货信息采集装置(Delivery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Device,DIAD)、全球电子数据通讯网络UPSnet以及货件追踪系统等,提供顾客更多的附加价值服务。同时UPS积极扩展其在全球市场的服务范围,更将业务重心放在服务上,为顾客整合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成为服务性企业。因此UPS在这段期间更是战略性地并购现有公司,并创建先前没有的新类型公司。
1990年:UPS航空首次排定航班飞往亚洲。
1991年:开发DIAD,提供顾客有关货物之实时信息。
1993年:成立UPS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事业部,整合UPS所有与供应链管理有关的服务资源,建立一站式的供应链整合管理服务。
1994年:正式上路,顾客要求追踪货件状况的需求激增。来年UPS就增加了网站功能,提供顾客在线追踪包裹状况。
1996年:UPS与中国外运集团共同在北京成立UPS中国首间合资企业中外运北空UPS国际快递有限公司[2],提供全球特快服务、全球快捷服务等。在线追踪软件提供收件人签名影像,允许顾客一次追踪多达100件包裹。
1997年:开发出新的扫描功能,不仅可以对包裹进行扫描,还可以对卡车、货柜车、集装箱进行标码和扫瞄,使得包裹在高架扫瞄器下搬运时就被自动扫描。
1998年:成立UPS Capital以扩展其业务,提供整合金融服务。
1999年:UPS股票于11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0年:增加在美国数字无线装置上计算寄件费率和运输时间的能力。顾客可从简讯或电话、个人数字助理、传呼器或其他一般无线装置上存取这些服务。
2001年:美国运输部授予UPS中国直航权,以UPS中国快递号货机飞抵北京,开启两岸直航业务。随后设立浦东国际机场快件中心(E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