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物流十篇
一、基于MFCA理论的企业产品成本项目构成
MFCA(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即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指在同时降低环境影响和环境成本的环境管理会计方法,它的特点在于追踪、标识和说明企业内部物料流量在各物料流量中发生的变化,并试图以透明的方式表明各物料流量中心所产生的影响,从中找出潜在的节约点。这种理论提出的目的在于提高物料、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排放物等浪费的投入。
MFCA理论认为,物料、能源的流转是环境成本产生的主要动因,依据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以物料流量中心为成本计算单元,通过各物料流量中心去归集其环境预防费用、环境修复费用、环境研发支出、环境管理支出等环境成本。各物量流量中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平衡,各中心输出端成本分为正产品成本和负产品成本,其中,生产的合格品为“正产品”,产生的废弃物被认定为另一种产品,称为“负产品”,各流量中心实行环环相扣的全流程核算,上一流程的正产品与本流程新投入资源共同构成该流程的全部成本,该成本又将在正、负产品间分摊,正产品又将进入下一流程的成本核算,直至最后一个流量中心(工序)。物料流量成本项目可分为三大类:物料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理成本。由于废弃物的生成也耗用了物料,占用了制造能力、人工和增长的管理费用,因此,负产品成本包括:废弃物所耗物料成本、系统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等。每个物料流量中心的正产品成本包括:合格产品所耗各中心(工序)的物料成本、系统成本,以及应分配计入合格产品成本的负产品成本(也可称为物料损失成本)。
二、基于MFCA理论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思路与方法
MFCA理论同时考虑价值流和物料流,以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为基础,追踪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进行核算和控制。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产品在设计开发时一要选择清洁(环境友好型)的物料、清洁的生产工艺过程,二要尽量减少物料使用量和使用种类,特别是稀有昂贵材料及有毒、有害物料,三要在满足产品基本功能条件下,尽量简化产品结构,使产品在使用后可以易于拆卸、回收和翻新、资源再生利用或能够安全废置并长期无虑。对产品从概念形成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处置的各个阶段预先设法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产生的负作用,然后再制造。
物料流量成本项目可分为三大类:物料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理成本。物料成本可以根据企业的物料流动系统进行相关的成本分配,计算得出物理转化到产品中的物料成本(根据物理转化到产品的物料数量乘以物料单价求得)和物理转化到物料损失中的物料成本(根据物理转化到废弃物的物料流量乘以物料单价求得)。
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理成本的分摊目标是通过各物料流量中心按具体动因进行该两项成本的分配,确定各物料流转的系统价值和处理价值,分配的方法可以采用物料流导向作业成本法。物料流导向作业成本法是基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理论,而从原有作业成本法上完善改进而来。它的计算依据采用与作业相关的物料流。首先依据物料流将成本分配到企业内部成本中心所执行的作业,然后将其分配到产成品或其他成本对象中。
三、基于MFCA理论的企业产品成本案例分析
X企业是一家化工厂,该厂2011年5月投入甲材料400千克,整个材料移动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原料贮存、生产过程和产成品贮存售出,废弃物均需要通过处理池进行净化处理,本月发生的处理池全部成本为600元,本月发生的与材料流相关的系统成本(包括其他环境导致的成本、管理部门工资等)为10000元。(见图1)
废弃物物流
【关键词】钢铁企业;逆向物流;废旧钢铁
一、钢铁企业逆向物流的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92年提出:“逆向物流就是对最终消费端到最初的供应源之间的原材料、库存品、产成品及相关的信息流、资源流进行的一系列计划、执行和控制等活动和过程”。这里将逆向物流定义为:原料、产品、产品运输容器、包装材料等物资及相关信息从消费端到供应端的“逆向”流动,并在此过程中对被退回的产品、废弃产品或最终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置,进行计划、执行与管理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重新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
二、钢铁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1)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对钢铁企业的逆向物流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节约资源,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给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2)降低物流成本。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对物流的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忽视外部废旧产品及其他废弃物的利用,大量可再用资源被闲置和浪费。逆向物流在减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提高满意度,塑造良好企业形象。钢铁生产商应通过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钢铁企业逆向物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废旧钢铁回收的控制松散。大多数企业对钢铁废弃物的分类,仅限于黑色、有色和稀有贵金属几个类别,对废旧钢铁回收利用分选贮存也不能按牌号进行,导致不同种类的废旧钢铁混杂程度严重,降低废旧钢铁的回收利用效率。(2)市场秩序混乱。钢铁回收企业数量较多且分布不集中,市场管理效率低下,很多企业用低品位的废旧物资冒充高品质的废旧物资,钢铁废弃物进入钢铁企业之前成分混乱,对不同品质的废旧物资在钢铁企业中的合理再利用产生影响。(3)从事钢铁回收业务的企业规模偏小。目前,从事钢铁废弃物回收业务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把买卖差价作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对钢铁废弃物的回收只重数量、不重品质,使得钢铁废弃物再回收利用的价值降低。同时,这些企业资金和技术实力均较弱,经营场地狭小,将钢铁废弃物混放堆放,整个钢铁回收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较低。(4)主管部门对钢铁废弃物回收利用扶持力度不足。政府对钢铁回收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和回收网络建设的投入很少,循环经济的措施实施还不完善,执行力度尚有待加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钢铁废弃物回收利用市场,政府对参与到钢铁废弃物回收利用市场的多种经济成分从宏观上进行引导、服务、协调、监督、调控,但是执行力度不够。除此之外,国家对地方性的小规模回收企业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而钢铁企业却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将影响到他们投资废弃物回收加工业的积极性。对废钢铁的进口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海关的进口标准与国际废钢标准未能接轨。
四、钢铁企业逆向物流发展对策
(1)政府角度。制定钢铁生产回收相关标准、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建立政府监管体系,规范废旧钢铁回收的行为。建立和规范废旧钢铁回收市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废旧钢铁回收网络建设,使各主体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规范钢铁回收市场中各主体的行为。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加大回收技术的开发利用投入,加强废旧钢铁回收忘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性的小规模钢铁回收企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扶持中小钢铁回收企业发展。(2)企业角度。提高认识,重视钢铁回收利用。产生废旧钢铁数量多的企业要提高认识,组建专门的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负责回收工作。引进钢铁回收利用技术,采用科学的回收处理方式。回收企业应大力引进国外钢铁回收技术和设备,提高回收分拣的自动化程度,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规范废旧钢铁的回收、分拣、分类的方法,提高废旧钢铁回收分类效率和质量。钢铁产品设计融入绿色理念。在钢铁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结构的可维修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增强产品的回收比率,降级回收过程中分拣、拆分和再利用的难度,提高回收效率。
对于钢铁企业逆向物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一同努力,将逆向物流理念纳入发展规划,重新建立钢铁企业物流系统,促进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向盛斌.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J].物流技术.2001(1)
[2]雷红.浅析废旧钢铁产品的逆向物流[J].时代商贸.2006,4(52)
[3]王雨雷,叶耀华,曾学智.关于废钢铁资源的逆向物流规划[J].物流技术.2005(1)
4
关键词 循环经济;时间维度;物质流时滞;物质流特征;3R原则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9-0013-05 doi:
物质流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循环经济的核心调控手段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的应用[1-6]。目前物质流分析理论的研究主要强调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构建了“经济与生态关系图”或“物质流动关系图”等基本关系模型[7],强调物质流动的循环性与必然性,但忽视了物质流动的时间属性。陆钟武提出了“具有时间概念的产品生命周期物流分析法”[8],但该方法主要集中于对金属元素和金属产品的流动分析,对循环经济物质流,尤其是对物质流总量特征的研究还鲜有涉及。
本文将在引入时间维度和界定物质流时滞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动界面,建立中短期时间尺度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单循环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大时间尺度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总量特征与动态变化做出进一步的剖析,展示出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内,资源投入量与废弃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匹配、时间匹配与变化规律。
1 物质流时滞概念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也是衡量物质流动速度的基本维度。物质在不同的时间点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性质,在不同的时间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规律和特征。因而,忽略时间属性来研究循环经济物质流的特征是不全面的。时滞本身表示一个时间区间,由于质量守恒定律不具有明显的时间概念,表现出的是一种在长期内恒定的物质数量关系。当引入时间维度时,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质量守恒定律决定了长期内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入量一定等于物质流出量,但是资源投入时间与废弃物产生时间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主要是因为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都存在一个物质的积累过程,即经济系统对物质具有一定的容纳量。如果将长期划分为不同的时间窗口,则物质流时滞将会对资源输入物质量与废弃物排放物质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和数量对比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资源投入的物质形态、形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同样的资源形式会形成迥然不同的废弃物形式,不同的资源形式也会形成相同的废弃物形式,考虑时间维度就可以将形式不同但属于同一类产品或行业的资源投入与废弃物排放进行匹配,准确描述行业或产品的物质流单循环过程。
再者,存在时间维度,才能存在速度概念,所以引入时间维度后,就可以衡量物质流动的速度,就可以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模型从物质静态描述模型转化为物质动态循环模型。
最后,经济系统从最初发展的低资源投入和低(零)废弃物产生,发展到循环经济的高级阶段,其物质流动特征仍然是低资源投入和低(零)废弃物产生。虽然在不同的时点具有相近的物质流动特征表现,但线性经济已向循环经济转变,工业社会已向服务社会转变,期间物质流动量的大幅波动与变化特征被省略掉了,而研究期间的总量特征与动态变化规律会更适用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为了能更清楚的从时间维度对循环经济物质流进行分析,我们借鉴控制系统理论与经济学中的时滞概念,形成“物质流时滞”概念,并将其概念界定为:指从某一定数量的特定资源开始进入经济系统,到最终以工业废弃物或生活废弃物等形式离开经济系统之间的时间间隔。若将经济系统分为生产阶段和消费阶段,则物质流时滞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生产阶段物质流时滞和消费阶段物质流时滞,分别代表各自阶段的物质投入与物质流出时间间隔。
高?昂等:基于时间维度的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9期2 中短期时间尺度下的物质流单循环模型及其分析 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交换界面
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在于进入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输入量和废弃物排放量,是一个将原料、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与流动过程。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入流出关系形成了两个界面。资源流动是界面1的物质流动方式,废弃物流动是界面2的物质流动方式。环境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能够可持续的核心条件在于:一是经济系统的资源投入需求是否超过环境系统的资源提供能力极限,这种极限体现在资源供给总量和供给速率上,不同的资源特性会制约和形成不同的资源极限。二是经济系统的废弃物排放需求是否超过环境系统对废弃物的接纳承载能力极限,即生态阈值。生态阈值也具有总量制约和速率变化的动态特征。环境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界面如图1所示。
中短期时间尺度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单循环模型
从资源投入、生产加工、消费,直至形成废弃物,经回收后又重新返回生产阶段,这个物质循环过程一般都会在中短期时间尺度内完成,图2展示的就是一个中短期时间尺度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单循环模型。这一模型可以完整地考察和跟踪循环经济整个物质流动过程。
模型中所涉及的符号及说明如表1所示:
模型物质流平衡关系及其分析
模型的物质流等式关系如下:
对于整个物质流动系统:I+Q=S+B+D(1)
对于生产过程:I+q1+q2= S+O+B1+B2+D1+D2(2)
图1 环境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界面
Material exchange interface between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图2 中短期时间尺度下的物质流单循环模型
Single circular model of material flow within short and medium time period
对于消费过程:O=B3+B4+D3+D4(3)
B=B1+B2+B3+B4 (4)
D=D1+D2+D3+D4 (5)
Q=q1+q2 (6)
Y=Y1+Y2(7)
经济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条件之一是废弃物排放物质量不能超过生态阈值。根据上述质量平衡等式(1),只要减少资源投入物质量(I+Q),(S+B+D)的总量也必然会下降,要实现废弃物(D)的减少,除了提高S和B之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降低等式左边的(I+Q),这体现出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原则。
将等式(1)两边同时除以(I+Q),得到等式(8):
1=S/(I+Q)+B/(I+Q)+D /(I+Q) (8)
其中:S/(I +Q)代表经济系统对物质的容纳量比率,即物质累积率。B/(I+Q)代表整个生产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利用率,D/(I+Q)是整个生产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废弃率。这个等式说明,在资源投入物质量一定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提高经济系统对物质的容纳量比率、提高物质的循环利用率等两种措施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这体现出循环经济中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
将等式(4)和等式(5)代入等式(8),得到等式(9):
表1 物质流单循环模型中符号与含义
Meaning of symbols in the model
符号Symbol含义Meaning符号Symbol含义MeaningY产品生产的年份B在生产和消费等阶段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量Y单循环生产与消费阶段的物质流时滞B1第Y+Y1年从产品制造阶 段的废料中回收的重新作为原料投入生产的有用物质量Y1生产阶段物质流时滞B2第Y+Y1年从产品制造阶段产生的残次 品中返回同阶段生产工艺流程、能够重新作为中间品利用的有用物质量Y2消费阶段物质流时滞B3第Y+Y1+Y2年从产品消费阶段产生的残余物中能回收重新作为原料投入生产的有用物质量Q第Y年回收利用的来自第(Y-Y)年生产并经消费使用后形成的循环利用物质量B4第Y+Y1+Y2年从产品消费阶段产生的残余物中,能回收作为中间品在相应生产工艺流程中重新利用的有用物质量q1第Y年从Q中可以作为原料循环利用的有用物质量D在生产和消费等阶段无法循环利用,只能作为废弃物向环境系统排放的物质量q2第Y年从Q中可以作为中间品循环利用的有用物质量D1第Y+Y1年从产品制造阶段的废料中无法回收作为原料二次投入生产利用的废弃物质量I第Y年新的资源投入物质量D2第Y+Y1年从产品制造阶段的残次品中无法返回同阶段重新利用的废弃物质量S第Y年生产过程中的物质累积量D3指第Y+Y1+Y2年从产品消费阶段产生的残余物中不能回收作为原料投入生产的废弃物质量O第Y+Y1年生产过程的产出物质中进入消费过程的物质D4指第Y+Y1+Y2年从产品消费阶段产生的残余物中,不能回收作为中间品重新 在相应生产工艺流程中重新利用的废弃物质量
1=S/(I+Q)+(B1+B2)/(I+Q)+(B3+B4)/(I+Q)+(D1+ D2)/(I+Q)+(D3+D4)/(I+Q)(9)
经过整理,等式(9)就体现出了物质流时滞的概念,增加了时间维度。其中:(B1+B2)/(I+Q)代表第Y+Y1年循环利用率,(B3+B4)/(I+Q)代表第Y+Y1+Y2年循环利用率,(D1+D2)/(I+Q)代表第Y+Y1年废弃物排放率,(D3+D4)/(I+Q)第Y+Y1+Y2年弃物排放率。由等式可知,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的途径包括提高第Y+Y1年和第Y+Y1+Y2年两个时点的循环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率包括降低第Y+Y1年和第Y+Y1+Y2年两个时点的废弃物排放率。地域差异、行业差异、产品差异和技术差异等因素均可能显著影响第Y+Y1年和第Y+Y1+Y2年两个时点的循环利用率和废弃物排放率。
将等式(9)中的第Y+Y1年和第Y+Y1+Y2年循环利用率的分项式重新组合,就可以得到两个新的分项式:(B1+B3)/(I+Q)+(B2+B4)/(I+Q)。这两个分项式分别代表两种内容的循环利用率,即作为原料的循环利用率和作为中间品的循环利用率。对中间品的再循环与再利用,可以较快的提高物质的循环效率,所以应优先提高中间品的循环利用率。
将等式(9)的分项式重新组合,就可以得到等式(10):
1=(B1+ B2+B3+B4)/(I+Q)+(D1+D2+D3+D4)/(I+Q)+ S/(I+Q)(10)
这个等式描述从第Y年到第Y+Y1+Y2年期间的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排放率和物质累积率,体现出带有物质流时滞效应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单循环过程。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产品的消费使用时间一般会远大于生产时间(Y1
3 大时间尺度下的物质流总量特征与动态变化分析无数个物质流单循环过程的相互叠加、相互嵌套与相互影响,构成了实际经济系统在微观层面错综复杂的物质流动关系。在大时间尺度下对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总量特征与动态变化做进一步的剖析,就可以展示出在时滞影响下的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内,资源投入量与废弃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匹配、时间匹配与变化规律。根据资源投入量与废弃物排放量的趋势变化,可以将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一:资源投入总量快速增长
这一阶段资源投入量快速增长,远远大于废弃物排放量的增长速度,资源投入量快速增长,废弃物排放量缓慢增长。经济的初始启动与初期发展必然要求一定数量的各种资源投入,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犹如少年之成长,物质流入量远大于物质流出量,流入与流出量之间的差就是经济系统对物质的容纳量。容纳量的物质形式通常包括:道路、建筑、水坝、运输工具(船舶、飞机、汽车)、机器设备等人造资本和消费性耐用商品,如冰箱、电视和家电等。容纳量的增长表现为楼房的增加、道路的扩展、机器设备扩充等,通过期末与期初的物质存量差可以计算当期物质量的变化。在这一阶段,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使GDP高速增长,资源投入量远远大于废弃物排放量。此时的废弃物排放量在自然环境的生态阈值之下,环保问题是微不足道的。此阶段基本对应着人类社会的农业经济发展阶段,物质流总量特征表现为高资源投入、高废弃物排放,废弃物排放量在生态阈值之下。
发展阶段二:资源投入总量与废弃物排放总量共同快速增长这一阶段资源投入量与废弃物排放量共同快速增长,GDP虽然保持快速增长,但能源供给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开始钳制经济系统的发展。在生产要素投入技术结构与技术水平的约束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依赖于资源投入量继续快速增加,经济系统对物质的容纳量快速增加。在资源低价格机制、商品边际效用的不断下降等因素影响下,资源浪费与社会废弃物的数量 迅速增加。这一阶段治理污染的主要手段就是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思路形成了治理污染成本居高不下,污染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转移,人类居住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矛盾日益尖锐。此阶段基本对应着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物质流总量特征表现为高资源投入、高废弃物排放,废弃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生态阈值。
发展阶段三:资源投入总量与废弃物排放总量共同下降传统粗方式发展模式使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矛盾日益尖锐,正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关系的重新审视,才及时调整了人类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模式。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GDP保持可持续增长,随着各种污染治理思路与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资源投入量与废弃物排放量均呈现绝对量的减量化趋势,并最终实现物质流入量与流出量的最小化,废弃物排放量也逐渐从最高点H回归至自然环境的生态阈值之下。这一阶段治理污染的思路主要是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在微观层面体现为企业的清洁生产,中观层面体现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农村,在宏观层面体现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此阶段基本对应着人类社会的后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物质流总量特征表现为低资源投入、低废弃物排放,废弃物排放量低于生态阈值(见图3)。
图3 大时间尺度下的物质流总量变化趋势图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flow within long time period
4 结论与讨论
研究物质流时滞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
通过对不同行业和产品时滞的综合测算,得出实际的物质流时滞,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性物质流时滞,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就可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有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例如德国政府在2009年一季度推出汽车置换计划:如果车主主动报废车龄超过9年的旧车,购买小排量环保型汽车,政府将给予其2500欧元的补贴。德国政府测算制定的汽车产品政策性物质流时滞为9年,短于汽车产品的真实物质流时滞。时滞的缩短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汽车行业的能源消耗与废气污染量,提高了汽车行业的环保水平,而且在与经济补贴举措结合后,起到了强大的绿色消费引导与经济刺激作用。截至2009年3月底,德国申请补贴者已达到120万,汽车新增数量达到万辆,同比增加40%,为1992年以来最高水平[9]。
时间维度下对3R原则应用的再认识
由于物质流时滞的存在,资源投入无论是相对减量化还是绝对减量化,都会在一定时间跨度后产生相对减量化或者绝对减量化废弃物,因而必须长期坚持执行减量化原则,这是长期根本解决废弃物大量排放的治本之策。
“非耐用产品”的物质流时滞较短,应强调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能力,鼓励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经济系统内部的科学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物质循环利用比率。“耐用产品”的物质流时滞较长,更应适用再利用原则。通过利用环境税费、补贴等经济手段,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强化节约意识,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尽可能的延长商品的使用时间,推迟形成废弃物的时间。
提高两个时点和两种内容的循环利用率,降低两个时点和两种内容的废弃物排放率综合考虑地域、行业、产品和技术等因素,有针对性的提高第Y+Y1年和第Y+Y1+Y2年两个时点的循环利用效率,降低这两个时点的废弃物排放比率。提高对中间品和固体废弃物零部件的再循环与再利用,单个企业无法自我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可以通过上下游的生态链关系,作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和中间品,抑或是开发出新的使用方向。例如废旧轮胎的翻新使用,或者作为修建公路原料和公园长凳使用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Ayres R U. 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Applications of the Materials/E nergy Balance Principle[M]. New York:John Wiley&Sons Ltd,1978.
[2]Viveka Palm, Cantarina Ostlund. Lead and Zinc Flows from Technosphere to Biophere in a City Region[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1996 , (192) :95-109.
[3]M Bertram, T E Graedel, et al. The Contemporary European Copper Cycle: Waste Management Subsystem[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42: 43-57.
[4]陈效逑,乔立佳.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1): 17-23.[Chen Xiaoqiu, Qiao Lijia. Material Flow Analysis Of Chinese EconomicEnvironmental System[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0,15(1):17-23.]
[5]徐一剑,张天柱,石磊等.贵阳市物质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12):1688-1691,1699.[Xu Yijian, Zhang Tianzhu, Shi Lei, Chen Jining. Material Flow Analysis in Guiyang[J]. J Tsinghua Univ:Sci &Tech, 2004,44(12):1 688-1691,1699.]
[6]岳强,陆钟武. 中国铜循环现状分析(Ⅰ)――“STAF”方法[J].中国资源综 合利用,2005,(4):6-11,21.[Yue Qiang, Lu Zhongwu. An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opperCycle in China(Ⅰ):“STAF” Method[J].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2005,(4):6-11;21.]
[7]唐奈勒•H•梅多斯,丹尼斯•L•梅多斯,约恩•兰德斯著,赵旭,周欣华,张任俐 译.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Donella H Meadows, Dennis L Meadows, Jorgen Randers, Translated by Zhao Xu, Zhou Xinhua, Zhang Renli. Beyond the Limits: Confronting Globle Collapse, Envisioning A Sustainable Future[M]. Shanghai :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2001.]
[8]陆钟武. 关于钢铁工业废钢资源的基础研究[J].金属学报,2000,36(7):728-734.[Lu Zhongwu. A Study On The Steel Scrap Resources For Steel Industry[J].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00,36(7):728-734.]
[9]德国政府将大幅增加汽车置换计划补贴金额[EB/OL].[The Germany Government Will Improve The Subsidies Of Car Substitution Plan[EB/OL]]
auto.省略/news/2009-04-09/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Flow Within Circular Economy Systems
Based on Time Dimension
GAO Ang1 ZHANG Daoho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7, China)
(2.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Congress, Xi'anShaanxi 710168, China)
废品物流系统
一、废弃物是一种“因多而少”的间接稀缺性资源
废弃物是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行为(包括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只是生产和生活产品物质和能量形式的转换,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常常需要面对废弃物的“二多”问题:潜在废弃物(通过集约化经济活动可以避免的废弃物)和前端废弃物(已形成但并未进入废弃物处置场的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多;末端废弃物(进入末端废弃物处置场的废弃物)经过处置后排放到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多。而这“二多”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容纳力愈来愈成为稀缺性资源。
由于传统单向流动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潜在废弃物和前端废弃物多,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回收率低,末端废弃物经处置排放到环境的污染物多,在同等技术条件下,要使人类经济活动满足一定量的社会需求,就必须消耗更大量的自然资源。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潜在废弃物和前端废弃物多,又加剧了末端废弃物的总量,在相同的资源化处置技术条件下,排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就更多,这无疑给本来就稀缺的生态环境容纳力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必然使生态环境容纳力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
二、“双失灵”导致废弃物资源的配置失效
1.废弃物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
根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一系列理想假设条件下,是废弃物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和不同时间上配置的有效机制,也就是说,正常市场机制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些理想假设条件往往无法满足,市场机制就不可能完全实现废弃物资源的有效配置,必然产生废弃物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就废弃物资源来说,最严重的市场失灵包括:
废弃物资源产权不明晰
产权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是明确而专一的,且可转让和实行的产权。产权是有效利用、交换、保存、管理资源和对资源进行投资的先决条件。
一般来说,废弃物资源往往没有明确的定义、非专一即多重产权、不安全、不能执行、不可转移的产权不明晰特征。如生态环境容纳力的产权就不明确,而且多重产权,这就必然引起随地倾倒废弃物的短期行为,而不追求废弃物处置的高效资源化。又如政府宣布废弃物分类收集法规以及废弃物收费制度,但或者仅是说说而已,或者收费低于治理废弃物的费用而使经济行为主体宁可交费也不愿采取行动治理废弃物,致使废弃物资源产权难以有效实行。
废弃物资源市场不完善
首先,许多废弃物资源市场还根本没有发育起来,或根本不存在,如废旧电池回收后无处送;有些废弃物资源市场虽然存在,但价格不合理,如回收资源市场价格高于自然资源价格。由于自然资源价格只反映了劳动和资本成本,没有反映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消耗的机会成本,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量耗用和浪费,也造成潜在和前端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及末端废弃物污染物的无度排放。
其次,即使废弃物资源存在市场,市场失灵还表现为竞争不足。有效市场应具备卖者买者众多、进入市场障碍较小的特点。然而,我国的废弃物管理一直被视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一家包揽,政府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主要费用由政府拨款,缺乏竞争机制而产生低效,造成废弃物排放量越来越大,污染越来越严重,废弃物治理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废弃物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公共物品的消费;二是供给的不可分性,即为一个消费者生产公共物品就必须为所有消费者生产该物品。在许多情况下,个人不管付钱与否,都不能从公共物品的消费者中被排除,如,有效处置废弃物减少了污染而使生态环境清晰,不可能把其中任何一人从这清新的生态环境中排除出去。因为没有人能够被排除,消费者不会为消费清新的生态环境这一公共物品而付钱。消费者不付钱,私人企业赚不到钱,就不愿意通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或者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效率,来提供清新的生态环境。
从废弃物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的3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失灵的产生主要在于废弃物资源的外部性问题。“看不见的手”的定理,要依赖于一个隐含的假设:单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不产生影响,即不存在外部性。但是对废弃物资源来说,这一假定往往不能成立。根据外部性理论,废弃物资源外部性包括两个方面:
外部经济,即存在外在利益。如A经济个体因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清洁生产而避免了潜在和前端废弃物的产生,节约了自然资源,保护了环境,给社会带来利益,但它自己并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一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该经济个体就不会持续进行此类经济行为。
外部不经济,即存在外在成本。如B经济个体没有实行清洁生产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并大量排放潜在和前端废弃物,破环了生态环境,给社会其他人带来了危害,但其并不由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损害的成本,此时该经济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于是该经济个体就会无所顾忌地不断坚持此类经济行为。
如何鼓励A经济个体持续其清洁生产这一经济行为,而遏止B经济个体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外部性内部化是最好的选择,即矫正由于外部性而造成的市场机制对废弃物资源配置的失效。
2、政府失灵是废弃物成灾的另一制度根源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长期以来对废弃物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忽视,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滥用,形成了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两大灾难性问题。可以说,外部性内部化是实现废弃物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和难点。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要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有两种途径:
第一,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内部化问题
通过明晰产权,使难以交易的外部成本或利益进入可交易的市场体系,双方可以通过交易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因为明确的产权及其转让特性可以使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即不存在外在成本或利益,也就不存在外部性
第二,运用政府干预实现外部性内部化
政府干预可分为两类:直接管制,包括行政和法律手段;经济政策,包括税收(抑制)和补贴(激励)两种手段。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采取经济政策来纠正外部性所造成的废弃物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政府经济政策的干预并不是直接干预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而是改变影响经济个体经济行为的条件(成本或收益)。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个体在条件改变之后,也必然会改变自己的经济行为,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仍然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所以这种政策并不是政府对市场机制的干预,而只是改变了影响市场机制的某些条件,即:当存在外在成本时采取税收等限制性手段,扼制经济行为的发生,当存在外在收益时,采取补贴政策等激励性手段,鼓励经济行为持续进行。
可以看到,政府在废弃物资源配置过程中具有矫正市场失灵的作用。但政府干预往往未能制定有效扼制废弃物排放并规范自然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政策,或者已制定的其他政策尤其是经济发展政策(旨在追求传统经济考核指标,如GDP等),却在加重市场失灵。这种情况称为政府失灵,就废弃物资源来说,政府失灵表现在两个方面:
缺乏循环型特征的废弃物管理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之前,全球废弃物政策视点均停留在末端废弃物的治理问题上,从而形成了以“废弃物处理法”为特征的废弃物管理政策;到80年代中期,废弃物政策视点已部分转移到前端废弃物减量措施上,形成了以“废弃物排放法”为特征的废弃物管理政策;进入90年代,废弃物政策视点进一步转移到潜在废弃物和前端废弃物减量的全过程控制对策上,而形成了以“循环经济废弃物法”为特征的废弃物管理政策,而且,资源利用模式也由“原料――产品――废弃物”的单向运行转变为“原料――产品――原料”的循环运行。废弃物政策视点的演进过程及资源利用模式的转变也从侧面说明,目前确实缺乏循环型特征的废弃物管理政策。
其他政府政策尤其是经济发展政策的溢出效应
政府不仅有责任出台废弃物管理政策,同时也负责旨在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政策制定,而这些政策无意间对废弃物问题产生了溢出效应,即这些政策加剧了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如,产业政策旨在追求产业部门的盈利率,而这必然带来自然资源和环境容纳力的过载;投资政策虽带来了区域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但也造成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针对于生产领域却忽略了消费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废弃物成灾的制度根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导致了废弃物资源的配置失效。但废弃物问题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于人们的制度安排出了毛病。所以,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制度创新是彻底根除废弃物灾难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绿色经济制度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成了人们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及其变迁和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变量,有效的制度才能把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有了制度,这些生产要素才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在某种意义上,资源配置也是由特定制度所支配的。
对废弃物资源来说,尽管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财富,但我们却越来越被这些“财富”所困扰,学术界人士称之为“财富的灾难”。那么,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导致“财富的灾难”的根源在于废弃物资源管理制度的低效。表现为:缺乏一种能够把废弃物潜在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经济优势的制度环境;缺乏一整套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管理的制度框架;缺乏一种公平竞争、真正体现经济个体利益的制度环境。现存的废弃物末端管理制度运行效率低,表现为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废弃物规则把人们的努力与报酬相联系的程度降低;此外,人们的废弃物意识、法制观念和创新意识淡泊,思想观念传统守旧,从废弃物产生到处置整个过程缺乏激励性制度安排,针对废弃物源头控制和循环回收利用的经济动力,缺乏一种有效的制度保障。
废弃物循环利用管理制度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其中的切入点是构建绿色经济制度体系。简单说,就是要更换经济行为的主要规则和考核指标,用绿色经济规则和指标,作为今后经济行为的“指挥棒”。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经济制度体系是随着全球环境革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环境经济行为的初步制度框架,可用表1表示。
当今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对怎样计划、评估生态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怎样计算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挽回资源损失所必须支付的投资,都已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形成了一套初步可行的评估、计算方法。因此,绿色经济制度体系的概念,完全可以量化而投入实际操作。
用绿色经济制度体系这个新的“指挥棒”去规范和考核人们经济行为的业绩,对加强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有两大作用:激励和遏制。
各种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大大鼓舞那些率先实行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的经济行为。因为资源循环利用率越高,自然资源消耗越少,潜在和前端废弃物产生量越少,末端废弃物资源化率越高,其经济行为的环境经济效益就越大。这就能够激励经济个体进一步采取科学的、先进的经济技术措施,去更好地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把经济行为真正建立在循环经济基础之上。
以上各种经济制度的严厉贯彻执行,可以迫使经济个体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因为资源消耗及潜在与前端废弃物排放越大,经济行为的环境经济效益就越小,从而就能够有效地迫使经济个体采取果断的经济技术措施去转变经济行为,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逐步回到循环经济的轨道上来。
废品物流系统
关键词:残花;花盆;废弃物;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Spring Festival the reject flows the existence the qu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iu Zhongyin
(Guangdong Farm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bstract: The Guangzhou residents, the enterprise when celebrates the Spring Festival, in order to obtain auspicious and the beautification living conditions, must purchase the massive flowers and plants, the trough loose skinned orange and so on places. After Spring Festival passes, the massive dry flowered rotten loose skinned orange is abandoned, not only brings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moreover in the city manpower physical resource waste, this article to the reject flows the correlation theory to make the instruction, proposed solves th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Key words: Remnant flower; Pot; Reject; Resources; Environment
一、 前言
广州市四季如春,一年从始到终鲜花盛开不断,自古以来,有花城之美誉。广州人爱花,种花,养花,赏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花是自然界美的精灵,广州人常以养花赏花装点生活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性情。每逢年节,更是广州人赏花季节。有一个家庭就会有一盆花,不仅如此,大大小小的企业也会在公司的门口,前庭,走廊等处摆放各种应节的盆桔、鲜花等,祈求吉利。年节时分,沿街望去,几乎家家商店的门前都会有或大或小的金桔矗立店旁。好花都有凋谢时,春节过后,居民家中的盆桔、桃花枝条、水仙等花,以及企业门前摆放的花儿大多都开始凋谢。凋谢了的花已经不能再装点美化环境了,必须及时被拿开。欣欣向荣给人以向上的精气神,败则是没人愿意看到的。大量的花凋谢后,怎么处理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解决废弃的盆花、花泥、花盆等带来的问题,是物流科学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企业物流理论中的废弃物物流内容,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空间。
二、 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设
1. 废弃物物流体系
装运设备表现为小型化专用化。废弃物物流的第一阶段任务是把来源分散的废弃物加以集中。废弃物来源于家家户户,各个企业,大街小巷,以及各个生活小区,由于其存在状态零散而分布广泛,适合采取多层收集逐渐集中的方式,广泛采用各种形式的小型车辆。大多数的废弃物易于发臭且常常对环境容易造成污染,在装载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专门的运输设备。
要低成本。废弃物物流由于所处理的物流对象其价值不高,物流的费用要求保持在较低水平。废弃物物流主要追求的是对环境保持清洁的社会整体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相关企业则显示出外部不经济的经济特点,所以,为了调动各方面参与者的积极性,废弃物物流要尽可能的低成本操作。
储存和包装不计较精美与豪华。废弃物一般来讲是不讲究包装的,但是为了装卸和运输的方便,一些废弃物需要大报或者捆扎。在需要对废弃物可能污染环境的处理时,必须对废弃物加以适当的包装。当然包装的目的已不同于保护物流对象,而是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废弃物物流体系的意义
废弃物物流存在着显著的社会意义。由于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必须有效地组织废弃物物流,使废弃物再重新进入生产和消费的环节,至少应该得到合理的妥善的处理。目前,地球上人类的数量已经突破60亿大关,这些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食物、能源,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不被污染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负担越来越重,自我恢复的能力越来越差,时间也越来越长。自然界的制衡机制变的极其脆弱,各种人类历史上不曾遇到的疾病开始有流行的趋势,比如我们近几年闻之色变的非典型性肺炎、禽禽流感、人禽流感等给我们的财产和生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与破坏。这些与我们的环境破坏有密切的关系。
废弃物物流的资源意义。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将要求我们重视废弃物的收集、加工、回收利用,这将为我们解决资源枯竭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据资料显示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35%,铝产量的22%,锌产量的30%,以及纸张的35%都是回收利用的。广州市每天仅废品回收,就创造财富数百万元。
废弃物物流的经济意义。废弃物回收处理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下面是一组来自于节能环保网的数据:1、牙刷:北京口腔医院监制的中学生牙刷,重克,若3个月换一把,按北京市人口1200万计算,全年丢掉的牙刷重是吨。这还没将宾馆丢弃的一次性牙刷计算在内;2、牙膏:净含量120克装的“高露洁”全效含氟牙膏,其纸盒重克,牙膏皮重16克,若每户一月用1支,300万户人家一年丢弃吨废纸和牙膏皮; 3、肥皂:净含量125克“舒肤佳”肥皂,其纸盒重克,若300万户每月用1块,一年就丢弃吨的纸盒;4、奶制品:北京三元VAD鲜牛奶净含量243毫升的包装袋重克,若按200万人每天一袋计,一年丢掉的塑料袋总重达2263吨;5、治高血压药:北京“双鹤”生产的10片装“北京降压0号”的纸盒、空药板及说明书重克,丢弃物占总重的89%。据统计北京市老年人该病患者占4成以上,约有56万人需终生服药,一日服一片,一年丢掉“0号”包装物达吨。广州市常住人口2004年统计为万,加上外来人口,也不下1000万,其废弃物的量可以比肩北京市,经济意义巨大。
三、广州市春节后盆花、花泥、花盆等废弃物产生的主要问题:
1.土地土壤资源的巨大浪费
广州市常住人口在700万-800万之间,外来人口也有300万-400万,总居住人口在1100万左右,若以每个家庭五口人计算,则广州市保守估计也有150万-200万户人家。以60%-80%的家庭购买盆花计算,广州市每年春节消费盆花亦在120万-160万盆之间。据广州环卫部门统计广州每年有120万盆盆花被丢弃,考虑到有些家庭会把一些生命力较强养护较好的花保留一个较长的时间表,那么,广州市民每年购买150万盆左右的盆花是一个真实而不夸张的数据。在这些盆花中,除较少部分的花盆材质是塑料和玻璃的外,绝大部分花盆的材质是以泥土为原料烧制的陶盆瓦盆等。如果每年都把这些花盆送到垃圾场第二年再用烧制的花盆养花卖花,那么对土地和土壤资源必将是一个巨大的浪费。经过烧制硬化的土壤虽然不像一些塑料制品那样需要很长时间仍不能降解,但那些碎片要重新土化,具备营养力仍需要较长时间。这种浪费,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2.环卫部门巨大的压力
一百多万盆盆花在短时间内(正月初五至元宵节前后)集中丢弃,给环卫部门清理各种生活垃圾制造了巨大的压力,把凋谢的花、花枝、花泥、花盆等计算在内,以每盆花40公斤计算,一百五十万盆盆花将产生将近6000万公斤的垃圾,这些垃圾的清运,将需要巨大的运力,对广州环卫部门的人力和物力都是一个严峻地挑战。不唯如此,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也是一个大的问题。枝枝杈杈的东西虽是有机物,但不能被农作物或者其他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破碎的盆罐更不能直接进入田野,不然由于这些破碎的盆罐的透水透气性能太差,将严重影响土地的可耕种性以及肥力。
3.能源的巨大浪费
陶土盆是烧制而成的。如果花盆不能回收利用,每年到春节时节都要重新烧制大量的花盆,那么能源的浪费也是十分惊人的。广东属于能源相对紧缺的省份,煤炭、气、电能的短缺是十分明显的。如何节约能源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4.对环境的污染
年节过后的残花败桔因其有机质性质导致其易于腐败尤其是年桔,每棵年桔的上面都挂满小灯笼一样的酸桔,这些桔人不能食用,当环境温度适宜时,上面可滋生多种病毒和病菌,腐烂的年桔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更有甚者,许多企业公司的年桔枝条上还挂上许多大大小小的“利是封”。除少量利是封不带粘合剂外,大多数利是封在封口处都涂有不易降解的粘合剂。这些对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5.增加疾病传播的机会
春节过后,广州地区天气晴暖,各种传染性疾病都处于高发期。比如2003年时的非典型肺炎,以及当前令世界各国如临大敌的禽流感,都曾经或可能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重大损害。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疾病的传播是由于年桔不能及时清理造成的,但有机物的腐败变质,应该说可能会为这些流行性疾病病毒的存活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四、已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及其不足
居民户以及企业像丢普通生活垃圾一样,在年节过去,当花残桔枯之后,把它们随意丢弃在楼道里,或者放置在街边的垃圾筒旁边。只有较少数被丢弃的节花和年桔,被环卫部门当作普通生活垃圾清理了。当花盆与残花的数量骤增时,环卫部门便要运用数百部装卸车、运输车才能及时把这些东西及时清运。这样就对环卫部门的各种运力包括环卫工人的数量、体能、精力、运输工具的运能产生骤然的增加,短时间内的峰值使运输的问题极其突显,加重了管理的难度,且对安全等造成不利的影响。
现有的处理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缺乏分类,原本能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得不被混进垃圾中。资源回收专家讲,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宝物。此处姑且不论垃圾中是否真的有宝物构成,但是如果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分类,必将有利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二)经济性差。运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并不带来本应该带来的经济利益。(三)处理效果比较差。焚烧以及掩埋永远不是好的方法。大量的运能集中需求,为组织计划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五、年桔年花等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1.完善废弃年桔年花的回收处理流程
废弃年桔年花的回收处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是处理好该问题的必经道路。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各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整体。认真地疏理一下处理的流程,显然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应该进入这个系统的是政府的政策,而政府的政策应该是以节约为主,多管齐下的。对于花盆制造商和经销商等容器企业来讲,旧花盆的重复回收及利用会对他们的企业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政府应给予该类企业以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实施环保减免税负及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环保补贴等以提高这类企业参与旧花盆回收再利用的积极性。对于花卉企业,也应该给出一个政策,给他们制定一个基本的回收利用旧花盆的比例。若达到规定的比例则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者奖励,对达不到使用比例的则给予提高税率等的惩罚。用多种方法刺激花卉经营企业回收利用旧花盆。
对于环卫部门应该配备一定的人力以及环卫设施协助花卉以及容器企业对旧花盆的回收利用工作。对不能再利用的废花盆及时清运,对于养花的泥土要及时地集中运抵需要泥土的效区或市政工程施工处。对于枯死的花花草草不必作为一般的生活垃圾来处理,可以加工或有机肥或者加以焚烧处理。
废品物流系统
关键词:废弃药品;逆向物流;环境保护
针对物流的概念,我们把物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正向物流,另一个是逆向物流,也就是本人提到的。作为物流中重要的一个点,其含义是指物品在整个链条上是由终点向起点进行依次流动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又分为2个方向:回收物流是一方面,废弃物流是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和物流业的快递发展,物流业在法律方面也逐渐完善,大众在环保意识上也增强了,逆向物流管理越来越被大家采用和认同,它的重要作用和在为企业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一、家庭废弃药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家庭废弃药品的产生原因
(1)消费者不合理的购药、储药习惯
为了防患于未然,消费者会习惯性的大量购买、储备常用药品,但是由于销售包装单位过大,导致大部分药品未来得及吃就已过期。
(2)清理家庭小药箱的意识淡薄
消费者盲目的储备,但是并没有良好的清理药箱习惯,忽略了药品的保质期问题,并且对于过期药品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入。
(3)医院的大处方泛滥
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医生处方过大,使得患者购买了过多的处方药品,但由于药品单价过高,以备不时之需的想法导致这些药品储备时间超出保质期。
(4)家庭合作医疗制度不完善
一亿人的医保,三亿人在用。现阶段,我国的医保制度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与其相关的控制机制也在不断建设,因此也造成了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且只有一人可以享受公费医疗,那么其他家人也就可以享受,这样就产生了有些人会钻漏洞,多为家人开药。
2.家庭废弃药品的危害
(1)废弃药物继续服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作为废弃药品,它的药效和药物成分在效用上都大大降低或失效,或者发生成分的变化,由药变毒。服用限定时期外药物,会增加毒性、减弱疗效,威胁到居民身体健康。
(2)废弃药品会使企业面临信誉危机
在我国,很多人都需要自己支付购买药物的费用,尤其是在老年人中,他们患有慢性病、老年病的比例比较高,造成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减轻病痛,在这期间,一些药品如不及时处理和清掉,就会造成其他人误服或引发其他事故,并影响到药企的名声和信誉。
(3)废弃药品会产生环境污染
现在,化学性污染已成为土壤和水体的最大杀手,而废弃药品正是此类污染源之一。总之,废弃药品如果没有得到争取的处理,将会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二、我国居民家庭废弃药品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
首先,废弃药品逆向物流的源头繁多复杂,没有统一的源头,加大了对供应商的控制难度。
其次,废弃药品逆向物流的各个节点不能保证良好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医药零售企业规避问题,药品回收的积极性下降。
最后,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对于过期药品回收存在空白点,医药零售企业以盈亏问题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唯一指标,加上缺乏制度的约束,使得医药零售企业不会主动、积极地承担相应的药品回收责任。
三、当前我国废弃药品逆向物流发展策略
和外国的家庭废弃药品逆向物流相比,我国还存在着许多弊端,针对于我国的国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对于家庭废弃药品逆向物流的源头进行统一管理
对于社会上存在大量废弃药品,通过一些优惠措施从广大家庭里收回来,鼓励大家积极配合,有效促进资源的回流。在具体过程中,要建立一套从上游到下游的健全的回收链,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对接好,从而大大解决在回收过程中控制好源头问题。
2.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节点的收益
我国政府部门建议加大对我国废弃药品逆向物流的投资,使更多的企业有能力来回收废弃药品,从而为我国家庭废弃药品的逆向物流的开展提供条件。
3.完善我国废弃药品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环境下,各自为政的组织形式已被供应链所代替,链条上某一节点企业没有处理好回收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绩效。因而,医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时,不能作为一个孤立的节点考虑,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合作,借助于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共同努力。
4.完善我国家庭废弃药品逆向物流的管理法规
发展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逆向物流需要法律规章的保障。通过法律督促企业负责或资助回收处理其所生产药品及其废旧包装,并强调企业在废弃物产生方面的源头作用,必须明确企业在发展逆向物流中的责任,从而防止“黑心药”和过期药品再度流入市场或污染环境。
四、结论
废弃药品逆向回收关乎消费者的身家性命,也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借助于媒体的力量,在政府相关法规的约束下,完善的家庭废弃药品逆向物流,不仅保证了居民的用药安全,也保护了环境,更加弥补了我国在废弃药品处理上的空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