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 物流
2019年,发改委等15部委《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改产业〔2019〕1762号)发布,提出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在这份意见中,主要还是强调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鼓励发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发现新路径。正是因为社会对制造业如何向服务业延伸缺乏正确的理解,鼓励探索就成为政策实施的重点。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印发,明确要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指导意见》从四方面提出夯实筑牢服务型制造发展基础的措施。一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制造业企业稳步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水平,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二是完善服务规范标准,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促进服务型制造健康规范发展。三是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强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服务型制造人才体系。四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推动相关平台建设,强化服务支撑。
机械手拆码垛系统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该指出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际上早就存在。为什么要以文件形式重新正式提出呢?我理解这是从国家层面回答我国制造业向何处去的问题。到了2016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由于我国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上升(主要是人工成本),导致低端制造业大量向东南亚、印度及其他低成本地区迁移,如何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我国制造业由低端到到端的转变升级?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广东、上海、浙江、福建等制造业大省提出了腾笼换鸟的策略。然而,对制造业究竟如何升级,很多企业是缺乏准确认知的。可以说国家发改委的这些文件具体回答了这些问题。
制造业 物流
一是认为两业融合是万能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两业融合作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实施两业融合,整个行业就会蒸蒸日上,而忘记仍然需要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才能克服企业发展过程的各种问题,保持企业的的活力和竞争力。两业融合既是虚实业务的结合,也是人的结合,对于自身并不熟悉的新领域、新技术、新模式,其本身就充满挑战和危机,企业的固有问题不会因为实施两业融合而自然消失。如果企业心存侥幸,企图借用两业融合而掩盖自身问题,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的。
二是认为两业融合是一劳永逸的。持这种观点人,把两业融合看成是静态的和机械的。事实上,两业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业务的广度即不断扩展方面,更表现在业务的深度即不断迭代,不断深化方面。从某一时间点看,两业都是有其边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边界也在不断扩大。从根本上讲,两业融合开启的是制造业发展的新的大门,这扇大门是如此广阔,短期内看不到边界。
三是认为两业融合的模式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制造业企业,由于产品不同,规模不同,基础不同,地域不同,要求不同,发展方向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和独特性决定了每个企业的两业融合过程和方向的独特性。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千万不要试图复制成功企业的模式,而是要从自身需求出发,制定自身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其四,追求无人化和智能化不是目标,只是手段,要兼顾平衡、就业、环保、节能等多方面的问题。两业融合表面上解决的是制造业的问题,其实质是解决社会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两业融合,通过引入服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制造业的潜力,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我们也甚至不宜过分强调智能化和无人化,而是要通过引入服务,通过做大做强,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制造业这一个庞大的行业之中。
----好的文章,值得分享----
物流文视界
如有侵权,请联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制造业 物流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说到底还是要激发制造业的活力。但要警惕出现过度服务化的趋势。过度服务化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资本的过度介入就是典型的一种。资本因为其逐利性,会被肆意炒作而形成泡沫,互联网企业烧钱、拿流量、上市就是一种典型的手法,一旦资本通过上市等手段获取暴利,剩下的就必然是一地鸡毛,对制造业企业形成反噬。任何一种技术或业务模式的改进,都有其适应性和边界,而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一旦突破,就会走向反面。
制造业 物流
山东省制造业门类齐全,从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医药等“十强”重点产业,到轻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不同工业门类有不同的寄递服务需求。
山东局积极引导快递企业,紧盯集约高效目标,针对不同产业需求,找准服务供给的落脚点,培育壮大了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嵌入供应链、冷链快递、终端配送5种成熟的合作模式,每种模式各有所长。
“入厂物流模式附加值高,主要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山东中邮物流服务中国重汽和青岛海尔最为典型。”山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重汽入厂物流项目,中邮物流提供原料场内供应、配件组装、仓储发运、调达物流、包装服务、售后物流等多环节寄递服务,实现了汽车生产线上2000余种物料的周转供应,年快递业务收入亿元,支撑重汽年产值434亿元。
青岛海尔项目,为青岛、武汉、天津三个基地17家工厂提供20余万种海尔产品及零配件寄递服务,带动就业1800余人。“入厂物流模式运营体系成熟、利润空间很大,已经被复制到青岛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重汽轻卡等多家高端装备制造厂商。”山东中邮物流工作人员介绍。
“我们推出了仓配一体模式,集中办公、集中发货、集中管理,为入园汽车用品、家居用品等提供产品入库、仓储分拣、订单配送一站式服务,日均发送产品5万件以上。”临沂申通快递园区工作人员表示,仓配一体模式具有很好的产业黏性,伴随着快递电商协同发展而兴,广泛服务于休闲食品、医疗器械、轻工产品等电商制造领域。
随着新型体验式电商发展,嵌入供应链模式更加契合这一新业态,以快递服务“韩都衣舍”服饰、世纪开元数码影印最为典型。“世纪开元项目中,快递通过资源计划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产品追溯等系统集成,全方位嵌入数码影印定制、销售、客户反馈各环节,实现与制造企业的深度交互,目前日均快递量约5万件,预计全年支撑产值5亿元以上。”济南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表示。
生物医药是山东省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伴随着互联网药品零售的放开,医药物流配送需求更加旺盛,冷链快递模式正好可以满足医药配送的需要,极具增长潜力和成长价值。山东顺丰速运为齐鲁制药提供温控药品运输及常温药品整车运输服务,2020年该项目快件量已达3189万件,支撑齐鲁制药产值近亿元,2021年快件量更是同比增长。
畅循环 实现深度融合
山东局推动“快递+制造业”以来,2年时间里快递服务制造业超1000万件金牌项目就达到18个,超500万件银牌项目连年翻番,超100万件铜牌项目不断涌现。
“除了能够带来快递业务量的直观增长,‘快递+制造业’在快递效益增长方面的贡献更值得关注。”上述负责人介绍,入场物流、仓配一体、冷链配送等模式,单价高、附加值大、利润可观,且业务稳定,促进双循环作用突出,仅海尔集团项目一年净利润就有1200万元,快递服务淄博“百草味”项目单票收入比全省平均单价高出三成。
在快递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快递业的转型升级也得到推进。为了提高相应领域的供应链服务能力,快递企业纷纷加速服务能力提升和模式创新,临沂申通投入4套高速交叉带分拣设备,每小时处理快件40万件以上,快递核心网络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快递为制造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可靠路径。一方面成本降低了,顺丰服务齐鲁制药项目中,药品单件物流成本下降20%以上,总体运输成本降低了14%,为药企年节约500余万元;另一方面拓展了新市场,快递服务的引入,让曲阜印章产业打开了线上新市场。以“孔府印阁”为例,2020年其90%产品销量来自线上,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七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快递+制造业’既带动了快递高质量发展,又助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是深入促进双循环的重要体现。”杜继涛列出了一组数据:快递服务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生产端可以帮助制造业提高生产流通效率,中国重汽入厂物流项目,订单交付周期由原本25天缩短到13天,生产能力提升近70%;消费端直接联动产品与用户,减少了层层代理的销售环节,畅通了消费流通渠道。此外,快递与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数字化供应链的融合,畅通制造业与用户交互体验,促进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杜继涛表示,山东快递业近年来全面服务制造业的探索尝试,为山东快递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初步经验。未来,山东局将抢抓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迭代发展的新机遇,积极引导支持快递企业对接服务制造业设计、生产、销售供应链全链条,不断开创快递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制造业 物流
一个过于“实”的实体经济将缺乏动力和活力,其结果是低效的,需要引入“虚”的手段使其换发蓬勃生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就是因为过“实”而缺乏快速发展的动力,被西方国家远远的甩在后面。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通过引入资本和投资,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恢复了活力,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期。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如果一味的务虚,我国经济将不可避免走向西方“空心化”的老路。
几十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和金融霸权优势,大肆收割全世界的财富。但令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一步步舍弃制造业的同时,也加快了贫富分化,极少数掌握了科技和金融命脉的精英,获得了此前无法想象的财富,尤其是当互联网进入成熟期以后,财富的收割变得更为简单和快捷,少数人的财富增长以“亿”计数,年收入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而广大的老百姓每月收入仍然只有数千美元,而物价飞涨,实际生活水平逐年下降。更为绝望的是,由于制造业的空心化,想要制造业回归已变得极其困难,甚至毫无意义。就像一个赌徒,常年混迹在赌场,已经习惯了赌场上日进斗金的生活,再要其回归工厂劳动,每月拿着可怜的一点工资,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资本即是如此,制造业的低利润、低增长、低回报等特征,无法与风险投资,如股票和期货等,相提并论,即使有人愿意去从事制造业,也缺乏资本的支持。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的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