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外包理论(生产外包管理理论)

个人学习 31 0

《物流管理》笔记

(1)总成本领先战略

通过有效途径,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以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

(2)差异化战略

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战略。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形象

(3)集中战略

企业把经营的重点目标放在某一特定购买者集团,或某种特殊用途的产品,或某一特定地区上,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市场地位

论物流业务的外包

(1)综合生产计划(APP)√ 根据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投资等问题所做的决策性、综合性计划

(2)主生产计划: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

(3)物料需求计划(MRP):按照主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零件和部件的生产和采购计划:外购什么,生产什么,什么物料必须在什么时候订货或开始生产,每次订多少,生产多少等。

物流外包存在的风险和防范

①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②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

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③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物流外包理论基础

①环节法:将供应链流程分解为一系列的环节(顾客订购环节、补充库存环节、生产环节、获取环节),每一个环节用来连接供应链中两个相继出现的阶段。

②推/拉法分析法:

依据其对于顾客需求的执行顺序,供应链上的所有流程可以分为两类:推动流程和拉动流程

对顾客订单的反应启动拉动流程;对顾客订购预期的反应启动推动流程。在拉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在推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未知的,因此必须进行预测。

物流外包理论

复杂性: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动态性: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

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 ,增加协调管理难度

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

物流外包理论

(1)成本与财务管理优势

因为经济规模,外包公司可以以较低成本提供同等质量服务;因为行业差异,人员成本通常会低;企业一次性的投资及固定资产存量可以降低;在财务管理上,通常支付固定合同的现金较设立内部成本中心进行预算管理更容易进行成本控制。

(2)分担风险

可以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分散由政府、经济、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

(3)加速重构优势的形式

企业重构需要花费企业很多的时间,并且获得效益也要很长的时间,而业务外包是企业重构的重要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很快解决业务方面的重构问题。

(4)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

如果企业没有有效完成业务所需的资源(包括所需现金、技术、设备),而且不能盈利时,企业也会将业务外包。

物流外包理论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共同合作目标(联合管理库存模式)、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确定库存优化的方法)、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保证需求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性)、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

(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结合两种资源计划系统)原材料库存协调管理中心→采用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心→采用物资资源配送计划DRP。

(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减少供应时间和库存,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

(4)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诸多好处)第三方物流系统使供应与需求双方都取消了各自独立的库存,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并且能够大大改善供应链的用户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使企业减低成本,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更专业的物流服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