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论文
其实王卫在顺丰上市之前,曾多次公开说顺丰不会上市。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2017年,突然就上市了。
这个也是被逼无奈。
圆通、中通、申通和韵达都纷纷上市,公司上市之后自然会拿到很多融资。
手里有钱等于就是竞争的武器。
所以那两年快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做过电商的朋友可能有感触。
五六年前的B端快递极其便宜,只要量足够大,好像没有底线。
我以前做电商的时候,发货量虽然比不上那些10万+的店铺,快递费也仅仅才一块多一件。
当时我就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这些快递公司下面的员工,好像都是机器人。
可以想象竞争到了什么程度。
这种形势之下,顺丰也只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上市,因为服务是需要成本的,顺丰的口碑都是用钱换来的,战争期间当然公司也需要钱。
不过上市之后的顺丰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至少在消费者眼中如此。
虽然很多人吐槽顺丰,当然顺丰也确实翻车过,还不止一次。
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当你买一个东西很着急的时候,你是会跟客服说能发顺丰吗?还是会跟客服说能发某达吗?
结果不言而喻,你一定会选择顺丰。
原因很简单,其他快递不管是四天还是七天送到,本来就是正常的,所以人们自然不会去责怪他们。
但是顺丰如果也是这个水平,那对不起,是你辜负了我们的期待,那就该骂。
所以你看在消费者的潜意识里,这就是区别。
再到后来,普遍认为顺丰的处境现在很尴尬。
运营很简单,顺丰从来都不是电商的附庸,不像四通一达那样依附于电商平台。
顺丰就像一位孤勇者,踽踽独行。
但是快递的主要来源,依然还是电商,顺丰偏偏又高傲,跟各大电商平台都有矛盾。
还记得2017年那次和菜鸟的吵架吗?
当时顺丰可是关闭了菜鸟在丰巢的数据接口。
你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那么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当然更愿意扶持依附于自己的四通一达。
在这种情况下,顺丰的市占率从2014年的将近12%,大幅度下滑了4个百分点。
这已经是在行业里垫底了。
王卫也显然早就意识到,所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来自同行,而是跨界企业”。
很是一针见血,四通一达如果没有电商平台的扶持,王卫根本不会视为竞争对手。
那么公司的竞争对手,无疑是这些电商平台。
也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后面的多元化发展。
顺丰控股主导中国时效快递市场。国家邮政局局长在 2021年 8 月表示,时效快递占快递市场总量的近 20%。顺丰控股凭借其高效可靠的配送服务,在这一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此外,为了服务不同的客户需求,2021 年顺丰控股继续优化、升级其产品体系,如顺丰即日、顺丰特快和顺丰标快(即将原归属于经济快递业务的“标准陆运”产品同步升级为时效快递业务下的“顺丰标快”产品),同时将时效快递全程平均时长缩短近两个小时,凸显卓越的时效性优势。时效快递市场另一主要玩家为国有企业中国邮政旗下的 EMS(邮政特快专递服务),凭借其在遍布全国的基础设施,通常被指定为政府等机构提供高质量寄递服务。
对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大量资本投资,建立高准入壁垒。经过多年的投资,顺丰控股在直营模式下建立了高效可靠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从而保证了高质量的配送服务。具体而言,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和丰富的飞机资源,并建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助力公司进一步提高效率并增强其交付能力。与此同时,公司不断投资于运输资源(包括陆运、铁路和海运),以提供国内和跨境多式联运服务。除此之外,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布局网点、中转场和仓储,以提供高效的本地化运营。
时效性和高效配送是竞争优势之关键。由于时效快递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物流企业适合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异化战略,建立定价能力,巩固高效、精准、可靠的核心竞争优势。顺丰控股致力于提供高时效、体验优质、高度可靠的时效快递服务,从而增强其市场领先地位和产品竞争力。
物流企业多元化
王卫的创业故事,应该很多人都知道,流传非常多。
王卫是一个很低调保守的人,很少露面参加交流活动,这个跟他的性格也有关系,同时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也影响了顺丰的发展。
王卫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带到香港生活,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
在1992年的时候,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进行中,我国大陆对香港地区以及国外的沟通和交易顺畅了很多。
当时王卫在顺德的一家印刷厂上班,只是普通的打工一族。
由于王卫经常要回家,也就是回香港,大家都知道香港一直都走在时尚的前线,很多商品内地还没有,只能去香港买。
所以身边不少人都要王卫帮忙购买东西,也就是现在的“代购”。
慢慢的请王卫帮忙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开始收跑腿费。
即便是收费,业务也还是越来越多,这让王卫看到了商机。
所以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993年,王卫就辞掉工作,创立了“顺丰速运”。
从这一点来看,顺丰从第一天起,业务和名字就没变过。
由于没什么本钱,顺丰速运的场地只有一个几十平米的小门店,员工也只有6个人。
不过这并不妨碍公司的快速发展。
九十年代后,香港和大陆之间的往来基本上没什么障碍。
这就让两地之间的货物交易规模极速扩张,顺丰速运也因此从来不愁业务。
但是当时快递业务都掌控在“中国邮政”的手上,而且由于特殊的环境,中国邮政对于这个抢生意的“小家伙”一点都不客气,经常会派出所谓的稽查大队上街巡逻。
中间的信息就不多说了,大家自行体会。
所以王卫带着兄弟几个一边揽业务,一边还要打游击躲避中国邮政的稽查。
果然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在这种做贼一般的苦心经营下,顺丰速运尽管艰难,依然蓬勃发展起来。
物流企业多元化
仅仅三年时间,顺丰速运就拿下了内地和香港之间70%的快递业务。
后面政策的规范,中国邮政也不能再打压顺丰速运。
这真的是龙随风起腾九天。
顺丰从此放开手脚,大肆在中华大地开分公司,实力快速扩张。
当时的发展主要是以加盟为主,任何时候加盟都是开店速度最快的,没有之一。
不过也因此埋下了隐患。
一切都很顺利,因为当时唯一的对手就是中国邮政。
咳咳!这个不用说了,中国邮政在快递业务上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点多下沉得足够深。
但是在服务和时效上,就不用我吐槽了。
所以到了1999年,顺丰就发展成快递的龙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段时间王卫退休了一次,他觉得公司已经步入正轨,自己就游山玩水去了。
但是随后的几年,加盟带来的服务质量下降和时效下滑是不可不免,王卫在休息期间也捕捉到了这一点。
嗅到危险的王卫于2002年重新出山,对顺丰进行了深度改革。
改革的学习标杆就是国际快递巨头,而且当时的联邦快递和TNT快递都曾试图收购顺丰,王卫当然不会同意。
但是王卫也看到了这些国际巨头身上的优点,和国内所有快递公司不同的是,他们都是直营模式。
王卫经过反思,也觉得加盟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而且随着网点的增加,想管都管不了。
所以果断的把顺丰改成直营的模式。
但是决策容易下,改革过程却是很痛苦。
首先已经有那么多的加盟商,改直营就意味着要拿出大量的现金来收购他们。
顺丰当然无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钱,只能缓慢进行。
从2002年一直到2008年,经过6年的推进,才终于改革完成,所有网点全都自营。
这才有了后面的只要用户下单,一小时内就会有快递员上门来取件,当商品到达站点后,两小时内就会安排快递员进行派件。
现在依然是如此,这就是跟其他快递公司的本质区别。
或许顺丰这家公司继承了王卫的很多性格,这么多年,很少打广告,完全是靠自身的竞争力获得用户的信赖。
正是这种口碑传播,让人们把快递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快递,另一种是顺丰快递。
物流企业多元化
我们维持此前对公司 2022-2024 年盈利预测做的如下假设: 1) 收入端: 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合计为 2850、3190、3673 亿元,对应增速为 、、 ; 时效件:预计 2022-2024 年,时效件收入为 1001、1143、1337亿元,对应增速为 、、 。
时效件将充分受益消费与生产复苏后的中高端电商与生鲜食品消费线上化、进军退货件 市场带来的增量以及供应链升级带来的工业寄递需求的增长 经济件:预计 2022-2024 年,经济件收入为 300、328、362 亿元,对应增速为、、 。经济件将受益于电商多元化带来的渠道端压力缓解、与大网协同扩大带来的成本端改善、 服务端高质量口碑带来的定价能力优势以及管理优化带来的盈利兑现。 冷运及医药:预计 2022-2024 年,冷运及医药业务收入为 94、110、127 亿元,对应增速为 、、。冷运及医药业务凭借领先的冷运网络资源布局和高质量保障的服务,受 益于冷运行业高标准化发展带来的集中度提升。
快运:预计 2022-2024 年,快运收入为 284、325、362 亿元,对应增速为 (追溯调整后)、 、。快运业务将受益于生产制造的复苏和行业竞争格局改善带来的量价齐升。 同城:预计 2022-2024 年,同城收入为 63、79、102 亿元,对应增速为 、、。 同城业务将受益于非餐需求以及多元化专业需求的增长。 供应链及国际:预计 2022-2024 年,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为 1055、1138、1309 亿元,对应增 速为 169%、8%、15%。其中,嘉里物流贡献的收入为 866、919、1050 亿元。预计公司国际业 务短期将受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影响,长期将受益跨境电商以及中国制造崛起带来的品牌出海需求。 公司供应链业务将受益于国家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保障下带来的供应链升级需求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物流企业多元化
多元化发展之外,这20年,也是传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国际化布局的20年。
2003年,一篇题为《民企与跨国公司,一曲珠联璧合的协奏》的新闻提到:“以徐冠巨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们也开始深思:民企该如何实现突破和转型?途径就是与跨国公司合作,充分汲取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成为民企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
此后,传化接轨国际、布局海外、寻求合作的动作频频。2016年,传化全资收购荷兰拓纳化学,迈出了布局全球市场的重要一步。
如今,传化产品销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投资超11亿美元。
传化化学近年来海外投资约亿元,布局荷兰、泰国、巴西、卢旺达等海外基地,打造全球化制造平台和本土化销售网络。
新安化工以新安进出口平台辐射全球,重点聚焦美洲、欧洲、印太、非洲四大区域,产品广泛应用于作物保护和硅基新材料下游应用的电力通信、轨道交通与汽车、医疗健康、消费电子、新能源材料等领域,2022年出口创汇近10亿美元。
物流企业多元化
顺丰经济件聚焦电商快递市场,采用直营网络“顺丰速运”+加盟网络“丰网速运”双品牌运营 的策略。 针对中高端电商市场,公司主打“速度+温度”的服务口碑,以“顺丰速运”品牌的直营优势, 全面提升电商件时效及竞争力,优化客户体验。 针对中低端电商市场,顺丰则以“丰网速运”加盟制网络的运营模式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 逐步扩大下沉市场份额。 在电商流量多极化的背景下,顺丰经济件将主要通过与时效大网冗余产能的峰谷协同,提高快递 网络整体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经济件产品结构调优升级,单价提升+边际成本控制,将推动经 济件盈利能力逐步兑现。
产品结构优化:调优升级,扭亏为盈
截止目前,顺丰共经历了四次经济件的重大产品革新。其中,下沉力度较大的电商特惠和特惠专 配的推出,均由于经济件量增长过快,而使低单价难以匹配件量溢出现有产能后,导致的高边际 成本。最终因毛利下滑、盈利承压而终止。
目前,顺丰正在经历以电商标快为主,丰网为辅,通过重点推动电商标快发展来调优经济件产品 及客户结构,从增收走向增利的第四次产品策略革新。 2019 年 5 月公司在时效快递(同比增速降至 3%)持续低迷、外部电商快递市场因下沉电商及直 播电商兴起而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推出特惠专配产品,以在电商件市场争取分得更多红利,从而 提振公司业务量和收入增速。 特惠专配产品定价在 5-7 元,瞄向中端电商件市场,凭借高性价比与顺丰高品质的服务口碑,迅 速成为经济件的关键收入来源,拉动经济件收入同比快速增长。经济件中特惠专配产品的占比从2019 年 5 月刚推出时的 9%迅速提升至 2019 年 12 月的 56%;经济件收入同比增速从 2019 年 5 月的 18%大幅提高到 2019 年 12 月的 64%。
特惠专配产品运行之初,采用了填仓件的模式,通过将顺丰时效件大网的冗余产能充分调动而能 以较低边际成本的增长获得更多增量经济件收入。但随着特惠专配件量上行,到 2019年四季度冗 余产能逐渐不能满足其件量运转需求。经济件业务扩张使营运场地面积增长,场地费增加,同时 公司额外投入的临时人力及运输等资源反而推高了公司的边际成本。 成本端:根据公司 2019 年业绩发布会披露,由于高峰期投入较多临时用工等原因,其人力成本 占收入的比例上升 ;由于 2019Q4 旺季件量激增,临时运力投入较多导致其运力成本占收 入比例提升 。 价格端:特惠专配的定价较公司之前的高端经济件产品折价近 50%。 综合前述价格、成本端双重影响,公司毛利承压,整体毛利率从 2019Q2 的 21%快速下降至 2019Q4 的 13%。
2020 年公司新成立“丰网速运”加盟品牌,并在同年 9 月开始对外提供快递服务。自此,公司利 用差异化服务对经济件价格带进行全面覆盖以把握电商市场机遇,形成了覆盖经济件全层次市场 的产品矩阵。 公司的标快陆运经济件定价 10-20 元每单,主要聚焦中高端电商件市场;特惠专配定价 5-7 元每 单,聚焦中端电商市场;丰网速运则定价在 5 元以下,聚焦中低端主体电商市场。但由于丰网仍 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彼时其派件端高度依赖顺丰的直营网络,导致整体成本过高,叠加特惠专配 件量超过大网冗余产能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进一步被拖累,下滑至 21 年 Q1 的 7%。 2021年公司开始转变经济件产品策略,明确时效件与经济件的时效、服务、客群及定位划分,开 启结构调优之路。
2021 年顺丰通过产品优化将原经济件中的标准陆运产品升级为时效快递中的“顺丰标快”,同时 逐步下调特惠专配在经济件中的占比,重点做优做强电商标快。 一方面,公司特惠专配在经济件中的件量占比从 2021Q1 的 40%快速下降至 2022Q2 的 3%,到 2022 年 7 月已经全面退出市场。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精选优质客户入网电商标快,使经济件客户群量质齐升。顺丰将电商标快入 网签约单价提升至 7 元以上,同时放松了单个客户的签约件量门槛。电商标快在网客户数量从 2021H1 的 万+增长至 2022H1 的 万+,新签客户单票收入 2022H1 同比提高 37%,带动经 济件单票盈利质量上行,毛利逐步改善。 综合前述经济件产品调优效果,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披露,其直营经济件单票毛利 已于 2021 年 Q4 扭亏为盈,并连续 3 个季度保持正毛利水平,盈利能力开始兑现。
协同时效大网:明确削峰平谷定位,受益电商多元化
我们认为当前顺丰以升级调优电商标快为主,以丰网为辅的产品策略调整,或可避免此前下沉电 商件的困境,有望迎来盈利能力的持续性改善。 与时效件不同,电商件的竞争关键在于: 渠道端:是否与电商平台具有深厚的合作或利益关系,更有能力保障货源; 成本端: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而能为商家提供报价更低或整体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服务端:是否满足消费者对于快递的基本时效要求与服务要求; 最终成本端的成本控制能力与服务端的服务溢价能力结合,将决定电商件的盈利兑现能力。
渠道端:电商流量多极化趋势显著,有望在长期改善顺丰渠道劣势
相较于阿里持股的通达系以及京东物流等电商自建物流系,顺丰始终没有寻求电商平台参控股形 式的利益绑定。公司创始人及实控人王卫先生持有 的股份。更加独立的股权属性明确了 其国内外独立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的基础定位。
国内电商平台过去以阿里、京东为主,随着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个新电商平台的崛起,网购 渠道更加多元化。阿里占主要电商平台 GMV 总额的比例从 2016 年的 82%大幅下降至 2021年的51%。在流量入口多极化的背景下,叠加反垄断的施行,单一平台的快递货源影响力减弱。快递 企业的多平台接入、合作能力越发重要。 长期来看,独立第三方的定位+电商多极化+国内反垄断措施的实行,有望缓解顺丰过去缺少电商 平台货源保障的劣势。
成本端:优化协同方式+扩展双向协同空间,提升边际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规模效应是电商件竞争的基础。与特惠专配相比,顺丰电商标快将具有更大的协同空间,丰 网起量优化协同方式+切入退货件带来逆向协同件量+鄂州机场空运提频带来更大协同产能,提高 边际成本控制能力。 梳理电商标快与顺丰主要快递产品在各流程的协同情况: 此前,顺丰的特惠专配产品的协同主要体现在丰网的同向干线协同+时效件空网产品的同向支线 协同。主要是利用时效件同向运输中的冗余产能。 此次电商标快的升级,结合丰网件量增长+切入退货件带来逆向件量+鄂州机场空运提频,从优化 协同方式、扩大协同范围的角度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1)丰网件量增长优化协同方式:丰网速运只面向 TO B 端提供电商寄递服务,不对个人开放服务, 总体件量流向与直营经济件同向(电商商家→个人消费者)。由于其属于加盟模式,支线运输和 网点中转均主要由加盟商承担,与直营经济件的协同主要体现在中转分拨、干线运输环节。由于 丰网主要服务于中低端电商,在服务与时效方面的要求低于顺丰直营品牌,价格优惠是其最主要 的产品特点。基于此,丰网派件员的派费每单约 元,而直营电商标快每单约 元的派费。 此前,受限于丰网起网初期订单密度较低,在终端派送环节依赖直营大网派件。派送高峰期,丰 网的低价件占用高价人力资源,导致直营大网下的高价派送人力投入更多,边际成本提升。
2022H1,丰网已实现对 19 个省、229 个城市及 2 个直辖市的覆盖,拥有 1671 个加盟站点,并独 立投产了 10 个中转场地。22 年 10 月,丰网日均件量近 370 万件,占公司经济件总量的比例已近 三分之一。在丰网订单密度已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后,为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公司优化了直 营件与丰网的协同方式,加强丰网与顺丰直营网络在中转分拨、干线运输、末端派送环节的融通, 进一步明确了丰网对顺丰直营网络资源削峰平谷的定位。
直营件量低谷期,通过丰网件量反哺大网冗余产能,提高直营大网资源利用效率和人均效能。 直营件量高峰期,控制丰网件量保障盈利质量更高的直营件量增长。提高丰网自派率以提高末端 人力派送成本效益,同时利用丰网场地分流高峰期中转量。2021 年丰网速运加盟站点已经在 142 个城市实现了自派,22H1 其自派率较去年底进一步提升 22pcts。 经测算,由顺丰直营快递员派送丰网件的单件派费成本约元/件,比丰网快递员自派情景下的 单件派费成本高出约 元/件。进一步测算不同丰网件量增速背景下,自派率每提升 1%对全年 派费的影响。随着丰网件量基数与增速的走高,自派率提升对派费的节约效果显著提高。
2)切入退货件带来回程协同:退货件具有稀有的从消费者→电商商家的逆流向,能够填补电商 标快从电商商家→消费者正流向的回程中装载率不足的问题,将经济件与时效件的协同,从单向 协同向双向协同扩展。此前特惠专配推出时,顺丰尚未大力进军电商退货市场,退货件规模尚小,未形成足够的逆向协 同件量。结合我国电商件“产粮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区域,商家从华东、华南发出的件量 远高于从中西部回流的件量,导致快递回程装载率较低。
以电商商家合作网点到对应中转场的支线运输为例,商品网购售出时,从网点到中转场的装载率 较高。而返程时,由于之前逆向流向商家的件量较少,会导致运载率低,甚至空载的问题。 目前顺丰支线的总体平均装载率约 60%,从电商件产粮区支线运输到中转场的装载率相对较高, 而返程装载率相对较低。我们测算了支线装载率对支线单吨运输成本的影响。以 60%单向装载率 为比较基准,45%的装载率下,单吨支线运输成本将高出 33%,而若装载率提升至 75%,则将使 单吨成本降低 20%。到 22 年 10 月,顺丰退货件已初具规模,退货件量与电商标快件量的比例已升至近 40%。退货件 的起量有望进一步降低返程空载概率,提高返程装载率,形成网点与中转场的对流协同循环,从 而摊薄支线运输成本。
3)鄂州机场提频陆运增加支线协同:由于顺丰只有时效产品会采用空运模式,经济件均采用陆 运的方式进行干线中转运输,经济件与时效产品的协同更多体现在干线中转操作与支线运输中, 在干线运输中协同有限。 随着鄂州机场的引入,顺丰的时效分层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空运提频将带动空陆对接的中转场操 作与陆路支线运输提频,从而带来更多产能协同空间,提高协同运输频率。 综合而言,与运营特惠专配相比,顺丰电商标快+丰网的经济件产品组合进一步明确了其协同时 效大网、削峰填谷的定位,与退货件起量和鄂州机场运输提频结合,有望加强对经济件的成本控 制能力,实现盈利能力的持续兑现。
服务端:门到门服务打造优良口碑,高满意度创造溢价优势
在电商快递增长中枢下行的背景下,行业整体在政策引领下走向高质量竞争发展阶段。快递服务 的竞争从以前的性价比比拼,向兼顾性价比与服务质量的比拼升级转换。 高满意度、高品质的门到门快递服务塑造顺丰服务竞争力,打造优良服务口碑。顺丰速运品牌的 快递服务总体满意度和公众满意度自国家邮政局 2009 年首次公布调查结果以来,连续 13 年均稳 居行业第一,长期稳定且优质的服务质量塑造了公司的品牌力。其电商标快提供高品质的门到门 快递服务。2022H1 电商标快的上门派送率已达到 90%,并于今年 9 月在全国 50 个主要大中城市 作出“派件不上门,承诺必赔付”的服务承诺。良好的终端上门派送体验打造顺丰在终端最后 1 公里的服务竞争力。
“顺丰”品牌口碑向经济件全产品线渗透,全面塑造定价能力。公司将服务口碑转化为定价能力 的路径通畅。其产品策略革新后,新签约电商标快客户的单价均在 7 元及以上。与还原全链路口 径后的通达系平均 元/件的单价相比,稳定溢价 2-3 元。 同时,品牌力从直营产品向加盟产品溢出,以丰网在义乌的价格为例,比通达系中平均价格最高 的中通、韵达仍稍高 2-3 毛。公司在同质化的快递企业中具有稀缺性的溢价能力,有望借助品牌力在长期塑造价格端定价优势。
管理端:管理优化驱动价格与成本匹配,带动盈利兑现
从产品管理策略而言,顺丰此次电商标快与之前特惠专配的产品定价策略发生了较大改变。 此前特惠专配产品对使用该产品的客户提出了较高的单量要求,只面向日均500票以上的大客户。高单量门槛使单量来源不足,加之中低端市场价格战影响,其特惠专配实际单价一度低至元的价格。而实际上经济件削峰填谷的控量本质与特惠专配以量为先的定价策略本质上便有一定矛盾性。低价+高服务品质,带来特惠专配低价件的迅猛增长,挤出了高价件的产能,以致造成额外的临时人力、运力投入而低价与高成本的不匹配最终使盈利承压。
此次电商标快则大幅降低了客户的单量门槛,转而提高客单价要求,在保障产品价格的同时,也 更好的控制了低价单量的增长,增强了价格与成本的匹配性。随着门到门的电商件服务越来越受 电商平台和商家重视,抢占电商市场高价值客户将成为顺丰直营经济件主要的竞争发力点。
从终端网点管理来看,顺丰对揽件网点的 KPI 管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年之前,顺丰未对网点 区分考核时效件与经济件的揽件量。因此,当时网点靠时效件实现了利润 KPI,靠经济件实现了 件量KPI最终导致低价经济件超量,而总部也未能及时发现特惠专配带来的亏损。 此后顺丰调整了网点的 KPI 考核机制,对时效件和经济件进行分类考核,对电商标快价格提出明 确指引,要求电商标快新签约客户单价必须在 7 元以上。同时通过加强智域智能系统、丰声等 末端数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总部对末端的精准管理能力。 随着顺丰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经济件价格与成本将更加匹配,有望带动盈利兑现。 综合而言,顺丰经济件产品结构的调优升级已初步完成,进一步明确了其削峰填谷、协同时效大 网的定位。
渠道端,电商多元化有望缓解货源劣势; 成本端,丰网起量+退货件增长+鄂州机场扩展协同空间,提高成本管控能力; 服务端,优质品牌口碑带来电商标快与丰网件的稳定溢价能力; 盈利端,管理优化提高价格与成本匹配能力。 我们预计公司经济件业务在渠道端、成本端、服务端、管理端的四重作用下,将实现件量与盈利 的双升,支撑速运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性修复及提升。2023 年预计经济件业务量将达到 53 亿件,对应增速 15%,带动速运分部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修 复至 、。
物流企业多元化
顺丰无疑是一家优秀的快递企业,虽然曾想在电商方向突围,目前效果并不好,但是也别小看了顺丰的电商,跟那几个巨头电商平台当然没法比,还是有一定成绩的。
当然核心还是公司的各项快递业务。
顺丰由于起家比较早,尤其是布局空运很早,这是其他快递公司几乎追赶不上很重要的一个点。
千万不要觉得空运就是买几架飞机,建几个机场这么简单。
空运是一整套非常庞大的系统,因为空运的成本很高,只要这套系统足够完善和高效,才能盈利。
其他快递公司虽然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差距还非常大。
当然顺丰也还在进步,比如收购嘉里物流,这可是国际物流的巨头。
比如新建的的鄂州花湖机场,这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货运枢纽机场。
总的来说,四通一达的优势在于深度绑定电商平台,毕竟电商对快递行业的贡献高达70%以上。
顺丰的优势在于强大的自身竞争力赢得了一个自由身。
所以先不管顺丰控股怎么样,至少在快递行业里,是我唯一喜欢的公司。
自由多好。
顺丰控股在我的交易系统里,理想价位36元。
今天有会员朋友提意见,希望可以直接在会员里打开核心资产汇总表,之前也有朋友说过,但是限于第三方平台的功能,一直都只是图片。
不过这位朋友说链接也可以,后面我倒是可以直接在图片后面加一个在线文档的链接试试看。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法,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时候,盈亏也只是一念之间!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