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物流经理
海尔集团可谓是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标杆,不仅因为品牌、技术或者说市场份额,还有其管理模式和思想理念:“人单合一”、“创客文化”、“智慧物流生态圈”…
面对智慧物流这个话题,海尔旗下日日顺物流总经理冯贞远曾言道:“日日顺不是送大件,而是提供大件全流程的解决方案;也不是简单的做物流,而是打造全产业链的生态圈;更不是送到产品,而是得到终身用户”。
智慧物流这条路上,海尔日日顺正在和其他同行一样,探索。
本期盘点到此为止,上半年,其还记得哪位物流大佬立下的flag吗?你又如何看待这些“小目标”呢?
长安马自达物流经理
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差不多同一时间马云也做过类似表态。两位互联网电商巨头能在两天之内都提到的“5%”,代表了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在智能化方面进行大力投入。
这一点,京东物流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其技术创新时不时的就上头条,而且在今年年中大促中,谈的最多的不是优惠,而是技术创新。
但不论“大佬”们怎么构想,对于用户来说,关心的或许永远都是最实际的问题,比如代收点和快递柜能不能更人性化,以及快递员能否更尽职尽责。
从“顺丰不快”,到“快递业未来对手是Google”,卸掉低调外壳的王卫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每次的惊人之语背后都是他对未来的思考。
“顺丰发展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物流和科技两种文化的融合。未来跨行业的竞争中,你面对的竞争对手是IT公司。科技的竞争重点是技术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你没有人才的竞争就不可能跟这些科技公司打”。
“什么样的顺丰能够建立起吸引人才的环境?这个问题很重要。你想象顶尖人才会去像Google、百度一样的IT公司,还是企业IT部呢?他们可能首先会考虑去前者。传统的物流企业中,基本上只有一个IT部门,这样的结构,就决定了企业没有和科技公司竞争的可能性。因此,从管理布局上搭建科技环境非常重要,这是我们成立顺丰科技的初衷”。
“坦白说,我有物流的基因,但一讲很多IT的东西就讲不通,我会追求科技创新,但我不会讲科技圈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做这个很大的变化,用科技引领集团”。
长安马自达物流经理
前几天崔维星在其母校厦门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他给学弟学妹的建议之一是“希望大家碰到兵的时候,就要跟他比秀才的知识;碰到秀才的时候,就要跟他比士兵的战斗能力”。
业内公认德邦是物流届的“黄埔军校”,如何让自己的员工更有战斗力,如何更能留住人,如何让客户的服务体验更好,我想这也是崔维星在思考的问题吧。
当然,给员工“发福利”的不止德邦一家,今年1月29日,中通迎来16岁的生日。
“我们们未来的竞争只会更激烈,16岁的少年中通还会遇到更多成长的烦恼:运行成本管控不力的问题、管理层级协同不够的问题、部门协作沟通不畅的问题、决策执行效率不高的问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干事创业激情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特别警惕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危害”,虽然已成为通达系领头羊,近段时间屡上头条,赖梅松显然依旧警醒。
为迎接新的挑战,赖梅松在这场大会上,给出了6字方案,即:取势、明道、优术。同时还告诫管理层“做强比做大更重要”,“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内在比外在更重要”,“做到比说到更重要”,“数据比经验更重要”。
不仅如此,中通还将获得感列入2018年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工作任务之一。“我们要做好总部和基层的链接,认真倾听从基层自下而上的诉求…从上而下去制定最适合的政策,帮助基层员工成长”。“我们首先要与业务员做好链接,去做到我们的派费比同行高一点,以增加网点的竞争力。
长安马自达物流经理
虽然宣传工作做得不甚到位,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邮政的变化正在发生,从投资入股快递柜,到无人机的试飞,承担着经济社会重要责任的邮政也开始了大胆试水和创新。
或许还有体制的束缚,但也期待它能量的爆发,除了收入和利润外,也希望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配送……智能化成了行业的关键词,作为互联网平台,美团显然也是盯上了这个风向。
今年上半年,美团点评CEO王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首次披露了美团无人配送进程。
王兴介绍说,“随着需求不断升级,外卖配送需求也在高速增长,从两年前开始,我们开始探索机器人补充配送。目前美团无人配送团队在无人车和无人机领域已经完成多轮研发迭代,申请了超过60项技术专利。”
王兴表示,两天前美团无人配送在朝阳大悦城开始试点运行,并计划在2019年实现规模化运营。未来“用无人配送让服务触达世界每个角落”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