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物流稳步向好
钟楼区:棕榈路以南、龙江路高架以西、雪松路以北、茶花路以东围合区域、胖子排档(五星街道谭墅村委东王村11号)、在水一方洗浴中心(钟楼区常春路38号1楼)、香湾面馆(檀香湾花园4幢3号)、名轩宾馆(钟楼区后塘河路圣·巴塞耶怡美花园一期)、怡美浴室(钟楼区怡美花园21-101号2楼)、沙县小吃(檀香湾花园4-7)、清云澜湾工地旁边小超市(檀香湾北门商铺)、面馆(檀香湾北门商铺)、倍之雅奇经点穴(钟楼区怀德中路丽丰苑北侧约70米)、元康盲人推拿(钟楼区五星街道新丰村委唐家村1号)、谈钰足浴修脚(钟楼区五星街道怀德中路228号)、兰州拉面店(香湾面馆隔壁)、通悦汽车养护中心(钟楼区龙江中路33号)、绿色心情生活超市(万泰国际广场檀香湾底商)、丁磊建材(檀香湾8-9商铺小区北门西侧50米)、淮南牛肉汤店(檀香湾4-8)、快递超市(炸串雪糕批发零售炒货)、小白家常菜(钟楼区西林路檀香湾西南侧约110米)、梧桐苑菜市场(钟楼区梧桐苑16-17号)
天宁区:红梅街道新城蓝钻6栋
新北区:薛家镇顺园六村194栋、新龙花苑综合市场(新北区新景花苑商铺1号)
常州快递什么时候恢复2022
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集装箱船只穿梭往来;沿江的码头、物流园区星罗棋布,共同织就了一个城市河海联运的繁华盛景。
而这,只是全市推进高能级物流枢纽建设,持续推动多式联运,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新支点的一个景象。
多式联运,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市重在下好“一盘棋”。铁路,聚焦外畅;公路,聚焦内联;水运和航空,协同发展;海铁联运、铁水联运、水水中转,“铁公水空”并驾齐驱,一体化发展,为全市筑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实现“物畅其流,货通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市发改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从今年到202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物流企业及组织实施多式联运的平台企业给予支持。
今年1-9月,常州至上海芦潮港的海铁联运集装箱发送量达万标箱,同比增长,常州海铁联运发送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东港集装箱物流中心项目投入试运营,开辟了常州至上海港的首条河海集装箱直达航线。
奔牛机场先后开通了北京、泉州、天津和深圳方向的全货机航班,总投资亿元的奔牛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将满足大幅增长的货运吞吐量需求。
常州物流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如小山般的货物码放在垛位上,与以往依靠传统人工介入的装卸方式不同的是,如今,车辆的货物信息包括车牌号、材质、规格、数量会自动显示在终端显示器上,经智能传输设备送达货物对应地点。如果货件不能在指定垛位卸载,智能终端上的报警器会显示弹窗。这样的顺丰智慧物流场景将越来越多出现在城市生活中。
通过科技赋能,创新供应链智慧物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常州在仓储、物流配送等供应链多个环节发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靶向发力,政府部门的一揽子扶持举措凸显特色。市发改委提前谋划布局,联合高校建立智慧物流装备目录,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购买列入清单的装备给予补贴。
典型项目
常州聚盟物流园:
集聚本土中小物流及配套企业46家,自主研发智慧化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线下+线上”发展模式。目前常州聚盟物流园已形成直达全国152个主要城市的线路产品,服务常州及周边1万余家制造企业。2021年被_认定为“司机之家”,在疫情期间作用尤为明显,受到货车司机的广泛好评;被省发改委认定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
未来,将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和智慧物流投入,扩大服务能级,实现常州直发全国300个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常运供应链智慧物流:
主要为溢达服装、裕源灵泰面料等纺织服装客户,提供专业生产端到消费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实现了信息化技术全面升级。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CYWMS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对仓储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平台的维护及大部分定制功能,与不同服装型号终端适配,优化业务流程。
未来,将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和智慧物流投入,扩大服务能级,实现常州直发全国300个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常州快递什么时候恢复2022
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如何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跑出“加速度”?发挥“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培育引进一批骨干企业,着力推进物流与科技相融合、运输与服务相融合,努力建设长江中下游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江苏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高地、长三角重要的枢纽经济集聚区。
心中有大局,前方就有方向。当“中轴枢纽”的潜力优势开始转化为发展的竞争优势,全市物流企业主体活力不断倍增。
近三年来,市发改委通过开展市级示范物流企业评选、市级降本增效试点评选,积极争取省级重点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物流市场不断壮大。2021年全市现代物流领域229家规上企业实现营收亿元,增长;其中营收亿元以上企业50家;省重点物流企业24家。
目前全市拥有省重点物流基地11家,占全省比重。其中常州保税区物流、奔牛港物流、东港物流等基地主要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常州聚盟物流、亚邦医药物流、邹区灯具物流等基地则分别提供公路分拨、医药和冷链、钢材物流等服务。
全市拥有综合物流园、凌家塘物流中心、临港物流园3个省级示范(重点)物流园,2021年合计入驻企业1153家,吸纳就业人数近2万人,年货物吞吐量7103万吨,营业收入463亿元,上缴税收20亿元。